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教歌”是佛教与和歌的完美结合,它以和歌的形式诠释佛教教义的底蕴,赋予以歌咏男欢女爱为主的传统和歌以新的活力。日本的平安时代出家隐遁蔚成风气,以佛教大昌为背景的“释教歌”是这一时代和歌歌坛的一朵奇葩。强烈的佛教信仰与高超的和歌技巧相结合,使出家隐遁歌人成为释教歌创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周湘  雁翔 《法音》2012,(4):41-45
释道安,东晋人,生于永嘉六年(312),卒于太元十年(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家世奉儒,幼年丧亲,为外兄孔氏所养,自小聪慧过人,年12出家。因形貌甚丑,不被师所重,苦役数年后方乃向师求道。后受具并游学邺城,入佛图澄门下。后游  相似文献   
3.
自从出家的那一年起,我便知道道门中有一位雅号墨道人且善于画梅的孙明瑞道长。这一方面缘于我所出家的东华道观中挂有墨道人的巨幅梅花画作,一方面因为墨道人与我的师父黄诚宝大师是故交。从师父那里得知,墨道人早年在河北老家出  相似文献   
4.
来信     
《佛教文化》2012,(6):2-3
现代僧人的当下生活这一专题特稿非常有意义。天台寺的琴声非常吸引我,音乐走进出家生活,是美好而深刻的叠加,音乐乃至艺术都是修行的方式,其实艺术和佛教从未分家。不能说出家修行是枯燥的,但是音乐,或艺术的进入,能让修行者在研习佛法中获得灵感。因为音乐同样直指内心。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07,(5):28-32,33-36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  相似文献   
6.
恒实法师是一个美国人、一个洋和尚。他弹着吉他、唱着民谣的弘法方式给古老的中国佛教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采访者还在为自己蹩脚的英语忐忑不安的时候,恒实法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说起了他学佛的心路历程,讲到了他的中国情怀。高鼻梁、蓝眼睛只是  相似文献   
7.
丘处机,小名丘哥,山东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滨都里人。丘处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祖辈业农,世称善门。“母孙氏早亡,父娶继室,怙恃之。”①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丘处机年方十九,“悟世空华,知身梦幻,拟学神仙脱轮回之苦,趣复常乐之妙源,遂抛家产,割爱情,遁居昆嵛石门峪,依道者以修真”。②其曾有《坚志》诗述及早年出家之事:“吾之向道极心坚,佩服凡经自早年,遁迹岩阿方十九,飘蓬地里越三千。无情不作乡中梦,有志须有物外仙。假使福轻魔障重,挨排功到必周全。”③大定七年(1167)九月,王重阳栖居宁海全真庵,丘处机闻重阳仙…  相似文献   
8.
<正>佛教对男女两性的差别对待,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现代提倡女性解放、两性平等的文化和社会风潮下,针对比丘尼众制定的八敬法,近年来尤其受到佛教内外的关注,许多研究者认为八敬法突出表现了佛教对女性的歧视,教团内部也尝试对"八敬法"等比丘尼规范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中本起经  相似文献   
9.
有关中国古代僧人的研究,多着重他们在义理、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建树,而对一般僧众之出家、拜师、受具、住锡、游化、衣食、舍世等生活片段,文献记载零碎,也较少受学者注意。其实,出家等皆为僧众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以慧皎《高僧传》有关数百汉僧出家受戒的记载为研究对象,归纳他们的出家因由,及带出相关律制问题的讨论,期望能对古代僧人的生涯,以及印度律制于中土的施行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