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癸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7,(4):F0004
父癸觚,商中期。高14.1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8.2厘米。山东桓台史家遗址出土,现藏于桓台博物馆。该器物口似喇叭形,但弧度不大,通体较粗短,不显腹。颈部饰三道弦纹,腹部有饕餮纹,圈足高约为其体长的三分之一左右,下部饰饕餮纹,饕餮纹尾部上卷。整个器物的纹饰均偏重于下部,与器形相当吻合,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特别是圈足内铭"父癸"二字,是这一时期很少见的铭文之一,对研究  相似文献   
2.
《仪礼》有今古文之分,郑玄注《仪礼》时兼采今古文,"从今文则《注》内叠出古文,从古文则《注》内叠出今文"。郑注中这些古文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古文经的一些重要线索,所以前修时贤对此均较为重视。本文主要是利用当今所见出土文献材料,着重对郑玄注《仪礼》九则形讹古文作一新证,重点对这类古文讹混的时代层次做了考察,文末还顺带对郑玄注《仪礼》时所据古文本的真实面貌作一补述。  相似文献   
3.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2):130-F0004
白玉双龙双螭纹玉环,战国时期玉器。器物外径11厘米,内径6.1厘米,厚0.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基地出土。这件精美绝伦的玉佩饰品,其玉料选择考究,品质优良,为新疆和田玉。玉环内外缘雕饰陶文。雕琢柔美规整,陶纹之间透雕双龙、双螭,左右对称。双龙造型曲颈回首,张口露齿。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的树崇拜与道教关系探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所信奉的原始崇拜习俗之一.而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出土了丰富的树崇拜文物,不仅与神话传说中的记载相符,是早期社会分工留下的痕迹,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中长生信仰的流行.从广汉三星堆铜树到东汉成都平原的摇钱树再到道教的长生信仰,可以看出原始自然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成熟宗教的信仰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管子学刊》2021,(1):F0003-F0003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87年下半年创刊,现为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本刊重点刊发以下研究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与考古研究、"新子学"研究、先秦两汉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考辨、学术综述。为提高稿件质量,促进百家争鸣,兹将本刊对文稿的要求敬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铜雁足灯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9,(1):F0004-F0004
铜雁足灯,战国晚期青铜器。器物高36厘米。盘径24厘米,底座长16厘米,宽11—13.7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灯盘为圆形凹槽,直口,浅槽,平底,内饰有三个锥形烛柱,便于固定蜡烛。盘底一侧为雁足形柄,雁足三趾向前,一趾在后,立于平面为梯形的灯座上,底座并铸刻“越陵夫人”四字。该器物采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型生动逼真,特别是对足蹼的刻划极为细致,使实用与审美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体现出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佛教最早的壁画是阿旃多、悉耆利耶等石窟所绘之壁画,系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遗存。我国最早的壁画是东晋明帝于太宁元年(323)大内乐贤堂所绘的释迦佛像。我国现存最古的壁画是敦煌出土的净土变相壁画。  相似文献   
8.
由老子开创的“法於自然”的道家学说,经过战国、秦、西汉各个历史阶段自身认识的深化提高和系统完善,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了道教,并诞生出自己的一部主要经典——《太平清领书》,即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各学派之间矛盾问题的论辩、思想观念的融合,特别是两汉时期与儒家文化并存,儒道互补,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观点作用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诸方面,作为我国古代雕塑和绘画艺术品的汉画受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汉画,即汉代墓葬建筑材料砖、石上的绘画,盛行于西汉中后…  相似文献   
9.
张越 《管子学刊》2007,(1):F0004-F0004
鎏金铜熏炉,高14.3厘米,口径9.2厘米。1987年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齐王墓出土。子母口,曲腹,饰一周微凸的带纹和一对铺首衔环。柄形座,中部略凸,圈足。盖呈弧形,顶饰一环钮,周围透雕盘龙两条,首尾相接,龙身卷曲盘绕。在足部錾刻铭文,通体鎏金。  相似文献   
10.
汉画(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其铭文等的合称)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早期道教题材的内容十分丰富,保存有很多汉代重要神祇的图像及其名字的铭文,太上老君图像及铭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收集整理的51幅鸟喙人身图像和灵鸧铭文真切地反映了太上老君在汉代的真形与雅号,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这些以往不太被注意的汉画材料的有效识读,对于补阙纠正汉代信仰世界的原始面貌和早期道教基本形态研究中长期存在魏晋以前太上老君没图像这样的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