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唐的大型维摩诘经变,从贞观十六年(642)的220窟到武周圣历年间(698-699)的335窟,对表现净土世界的场景,如香积佛国、阿閦佛国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现象值得玩味。联系到《维摩诘经》本身强调"心净土净"的唯心净土(无形净土)和不可思议解脱的"不二"思想,初唐维摩变对有形净土的浓厚兴趣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图像表现的兴趣和经典主旨本身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该种矛盾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反映了隋唐佛教的哪些变化?这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历代学者多根据战国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结合刘向以"王霸之迹"分别概括鲁政、齐政,进而以"齐不如鲁"来解读孔子这番言论。不过,通过对传世文献不同叙述模式的梳理,则可发现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似与"变齐变鲁"并无关涉。刘向所谓"齐不如鲁"之论,也是在借鉴了既有叙述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论述才开始有意将"齐不如鲁"与"变齐变鲁"相提并论。而到了南宋,朱熹方以"齐不如鲁"解读"变齐变鲁",并影响至今。以上过程,正体现出儒学变迁对思想史叙述模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智商正常儿童和唐氏综合症(Down’s Syndrome)儿童的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 CNV)。结果是:智力缺陷儿童的CNV幅度明显下降甚至缺失。智力较高儿童CNV较大,CNV的晚成分与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密切相关,智商和言语智商越高,晚成分幅度越大。似乎晚成分更能反映人的语言方面的能力。早成分则与语言、操作以及全量表智商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昙鸾(476—542),雁门(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人,少年时于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住锡于交城县石壁玄中寺,梁武帝萧衍誉之“肉身菩萨”(《续高僧传·僧达传》),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尊之“神鸾”(《续高僧传·昙鸾传》)。昙鸾是中国净土宗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把印度传入的影响并不大的阿弥陀佛净土法门,发挥、改造为中国式的净土理论。他创二道二力之说,以靠自力修持成佛的佛教其他各派为难行道,而以仗他力(佛力)成佛的净土法门为易行道,从而为净土法门争得独立的地位;论证阿弥陀佛本愿力可靠,往生净土是真,一切人皆可往生净土成佛,从而大开佛国之门;强调持名念佛的方法,简捷方便,从而人人可行。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5.
温金玉 《法音》2002,(5):9-16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为一宗。玄中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横流中华大地之滥觞。日僧法然、亲鸾依善导一系更创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由此,玄中寺成为中日  相似文献   
6.
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解树明 《周易研究》2022,(4):93-100
清咸丰十年,《易卦变图说》始由沈映钤付诸梨枣。沈氏认为此书非全祖望之作,后世学者咸承其说。考《易卦变图说》所及著者相关信息,均与全祖望行实、著述相合。此外,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过夏杂录》明确著录《易卦变图说》为全祖望所作,并对书中内容予以征引,所引内容与沈映钤刻本一致。《易卦变图说》作者的考实,对全祖望经学研究尤其是对其易学思想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易卦变图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界对普贤菩萨的研究日渐兴盛,不断有新作问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对普贤菩萨的来历、普贤信仰的内涵、民间的普贤信仰、普贤道场、普贤造像等诸多方面有所探讨,对华严的普贤、密教的普贤、净土的普贤都有所阐发。但对于普贤信仰演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普贤哲学的内涵、普贤哲学与普贤信仰的关系、华严中的普贤与密教中的普贤的关系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9.
高永旺 《学海》2012,(1):165-170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魏将张邰在与蜀军的交战中身亡,魏明帝曹敬得知消息,忧心忡忡地对中书侍郎陈群说:“蜀国没有平定而张邰却已死了,这可怎么办啊!”陈群也满怀忧虑地附和说:“张邰的确是一员良将,是国家所依靠的根本啊。”卫尉辛毗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