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士李白所属道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中,李白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从小学课本开始,李白的诗歌就成为少年们认字习文的范本。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佳作?对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他的诗歌作品蕴涵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所以,研究李白与道教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准确理解李白作品思想内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鉴于此,学术界早已有人写出专论,例如李刚教授在《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合刊本上发表的《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一文就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此后,还有一些学者陆续发表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从现有文章来看,学…  相似文献   
2.
疏文表诰是人们向神灵表达诉求的"书信",它们能发挥灵力将信仰者的诉求送达神灵,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疏文表诰是否具有这种灵力,取决于它的宗教内涵,即人神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若这些关系处理妥当,疏文表诰便具有了沟通人神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蒲公故事”及其历史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史料,对峨眉山佛教发展中引人关注的“蒲公故事”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成因进行考察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对峨眉山佛教发展情形从另一侧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认为“知足者常乐”是指安于现状、容易满足;但是,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尤其在获得财富自由的征途,人们发现过去许多安贫乐道的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太迂,失去积极进取的意义。“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好!好就好在它饱含哲理,它囊括了所谓修养之道,却没有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5.
论伦理命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在有意无意之间坚持了伦理命题没有“描述性”意义的教条。从“意义单位”理论出发 ,一个语言单位 (语词、语句或话语 )的意义 ,内在于它与同类单位发生联系而构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能力 ,因此 ,一个有意义的纯伦理命题应该是一个“实质蕴涵”的复合命题 ,即“‘应该A’蕴涵‘应该B’”。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2,(11):12-1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地宗教工作部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力求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宗教工作领域落地见效。为此,本刊在专题栏目刊发系列文章,反映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7.
能否将结构分析建构为理论?或者那只是一个体系或机械结构的集合。由我们按照文本的意向加以应用?我要说的关于理论的一切都在您的问题中了。应该从一个更具体的出发点开始。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无人播种,或许它只是一个弃儿。秋风瑟瑟,我心疼它一天天枯萎。但在这之前,很多时候,它令我驻足,令我感动:感慨一株植物也有追求生命长度的那份执著。它,是墙角的一株番茄,一株不经意间也会诠释生命意义的植物。过去,它只是一粒来历不明的种子。不知是随风飘来,或是鸟口中无意唾落,亦或被人们无意遗弃。不知道耐过多少时日,它孤独地蹲守在墙角,默默无闻,静静地等待。阴冷的墙角感受不到阳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英语惯用语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结合汉语惯用语的特点,对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两个假设:(1)汉语惯用语是可以构造的,其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2)汉语惯用语的理解要受其预测性的影响,高预测性惯用语的比喻意义的激活比低预测性惯用语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