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念是在先于主客二分的实践(行动主义)视角下、内化于个体活动中的意识,它首先与个体活动相关,有别于仅仅在认识论视角(非时间性的上帝视角)下的意识。作为常识理性的观念、作为社会意识的观念、作为默会知识的观念、作为人的活动形式的“观念的东西”、作为赋予意义和价值评价的观念、作为“思想具体”的观念,是“观念”的六种常见用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CG)与呼吸率,换算出基线RSA与RSA反应作为迷走神经活动的指标,采用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问卷》、《家庭情绪表达问卷》和《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父母婚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及儿童内化问题。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负向预测小学儿童内化问题;(2)父母消极、积极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小学儿童迷走神经张力(基线RSA)调节父母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同时会通过父母情绪表达间接地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另外,较高迷走神经张力能够缓冲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298名6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为期8个月的追踪,通过交叉滞后回归以及多层回归分析探究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的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间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母亲抑郁情绪与母亲教养压力存在准因果关系,母亲抑郁情绪可显著正向预测母亲的教养压力。(2)母亲感受到的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母亲抑郁情绪不仅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母亲的教养压力对幼儿内化问题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这一中介模型受母亲受教育程度的调节。只有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低时,教养压力对母亲抑郁情绪与幼儿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母亲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明显减弱由于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抑郁情绪对幼儿内化问题的影响机制,对缓解母亲抑郁水平高的幼儿的内化问题提供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依恋理论,探讨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欺负和受欺负的影响,并探究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亲子亲密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和父母低头行为程度最严重,亲子亲密感水平最低;(2)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网络受欺负呈显著正相关,与亲子亲密感呈显著负相关;(3)父母低头行为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但对网络欺负没有直接影响;(4)父母低头行为通过青少年亲子亲密感和内化问题的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间接影响网络欺负、网络受欺负。  相似文献   
5.
采用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354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心理弹性在其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的中介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及父母文化水平后,欺凌受害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内化性问题。(2)心理弹性在欺凌受害与内化性问题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在欺凌受害以及心理弹性对内化性问题的影响中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何技术社会形态都有其核心价值理念,这是一个社会形态的“灵魂”。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在信息社会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并集中反映信息社会本质和发展方向的价值理念。它集中反映了信息社会的价值理想,深刻回答了信息社会欲求何为、欲往何方、欲达何态等重大问题。自由、开放、共享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信息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信息社会必须以其核心价值理念为指导,从内化路径、制度重构路径、实践互动路径入手进行建构。当然,这种建构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共同冗思指个体在双向关系中过度讨论个人问题的行为。共同冗思对个体产生适应权衡效应,即它不仅与积极的友谊属性有关,还与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相关。以往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冗思的性别差异、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亲密关系中的表现。结果发现共同冗思的适应权衡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比在男性群体中更为突出,在青少年群体中比在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者主要从同伴传染、压力生成、共情痛苦以及生理机制等角度解释共同冗思与内化问题的关系。友谊等亲密关系中的共同冗思对个体适应的负面影响难以察觉,它可以作为个体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的危险信号。后续研究可以从考察共同冗思的人格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父母体罚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罚是亲子关系研究领域中一个最有争议的话题,赞成体罚的研究者认为体罚不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后果,而反对者认为体罚与儿童的道德内化、侵犯、心理健康、认知能力等都有密切关系。作者从体罚的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以往的研究缺陷、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的本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良心是人自身反对自身的斗争,道德的产生意味着人自身的本能等感性力量得不到发展。良心的存在与维持,依赖于外在的权威力量的存在。弗洛伊德的超我是他律的内化这一道德模式的理想类型,是对此类道德模式的一种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映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对它的研究在近20年来更是如火如荼地发展。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从微系统(父母、同伴、伴侣)、外系统(媒体)、宏系统(社会文化)以及处于系统中的个体因素四个方面, 对影响身体映像的因素进行初步的分类和归纳, 为身体映像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