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自冯特始便存在两种类型,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和人文的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依据“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建构了儒家关系主义理论和自我曼陀罗模型,这种含摄文化的理论解决了冯特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化的难题.批判实在论和多重哲学典范的结合,奠定了华人本土心理学科学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华人本土心理学将迎来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波.  相似文献   
2.
道教以自证之“道”为本,《升玄内教经》中老君指出:“所谓内教者,真一妙术,发自内心,行善得道,非从外来。若道可假外而得者,吾悯一切,如母念子,便应以道授与三途五苦众生,令得度脱。  相似文献   
3.
为了反思纳粹极权主义的道德教训,阿伦特对原初的道德经验进行了分析。通过典型化的方法,她区分了三种迥异的道德样态,即分别以苏格拉底、耶稣和马基雅维利为典范的思想道德、信仰道德和政治道德。思想道德以思考者的思考经验为基础,以思想之我的内在和谐为原则。信仰道德以同情经验为基础,以忘我为根本特征。政治道德以行动者对荣誉的追求为核心,以对世界的关心为其原则。在此基础上,阿伦特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康德哲学中同时包含着这三种道德概念,而这也正是它充满内在张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阴阳和合以及女性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女仙崇拜,成为道教独特的宗教信仰,而善良美丽、苦修不懈、道术高超的女仙形象既折射出道教女信徒的理想追求,又为后世的道教女信徒标示出可资效法的人格典范,树立了修道可成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5.
由耶稣、玛利亚、若瑟所组成的圣家,是人类历史上最神圣、最光辉的家庭,是人类所有家庭的典范。慈母圣教会在每年圣诞节后第一个主日过圣家节,让我们共同默想圣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蔡志栋 《现代哲学》2017,(2):153-160
纵观冯契的著述可以发现,逻辑发展法是冯契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前者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两个高峰"的论述以及"四大问题"的分析,后者尤其表现为他的"智慧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继承发展。所谓的逻辑发展法,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本体论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个原则,将其置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列宁那里则尤其表现为认识论、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冯契的逻辑发展法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和中国传统哲学对理想人格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中可以发现,冯契的逻辑发展法和郭沫若、侯外庐为代表的"社会史还原法",张岱年为代表的"问题为中心法",李泽厚为代表的"文化心理结构法",共同构成"以马解中"的四种典范,并且以其哲学创作的成绩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模态逻辑的典范性由“局部”典范性拼接而成。本文讨论了“局部”典范性问题,即一个模态逻辑的典范框架的什么样的生成子框架是该逻辑的框架。主要的结果是证明了一个逻辑的典范框架的有界宽的生成子框架都是该逻辑的框架,并且典范框架内嵌了所有该逻辑的有穷宽框架。  相似文献   
8.
政治伦理视野中的公民教育是基于国家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围绕政府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的社会公共政治伦理教育,它是培育契合国家政治精神和社会公共伦理期待的合格公民之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千多年以来,净明道祖———许逊抗洪治水、造福黎民百姓的仙话传奇广为流传,它既是道教“功德成神”的一个典范事例,又是善男信女膜拜敬祀的主体。许逊与松湖黄堂宫的仙话是许祖降孽治水功德圆满后的一段优美续曲。话说许逊治水最关键就是降伏兴风作浪、翻云覆雨的孽龙精,怎料孽龙已修炼成精,颇有妖术,狡兔三窟,东躲西藏。许逊深感自己道行不深,道法不高,不足以降伏孽龙精,便和吴猛同去江苏镇江府丹阳黄堂宫拜谒谌母娘娘,求其相助。谌母娘娘被他造福于民的功德所感动,便收许逊为徒,悉心传其三五飞步之术,正一斩邪之法,授其铜符铁券,金丹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心理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及目前发展现状,然后主要地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取向:心理学史的角度,当今社会环境,以及异文化研究。文章强调,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及泛文化的知识互助在本土化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