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嶷 《中国宗教》2012,(9):83-86
樵斧才抛石坠腰,黄梅夜半寂无聊。自持一钵南归后,从此儿孙气日骄。——明·德清《过曹溪谒六祖大师》唐高宗仪凤二年(677),由弘忍得衣钵、从印宗剃发、受具足戒的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创南宗顿悟禅法,说法36载,宗义大弘于天下。其嗣法弟子开创临济、  相似文献   
2.
有关中国古代僧人的研究,多着重他们在义理、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建树,而对一般僧众之出家、拜师、受具、住锡、游化、衣食、舍世等生活片段,文献记载零碎,也较少受学者注意。其实,出家等皆为僧众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以慧皎《高僧传》有关数百汉僧出家受戒的记载为研究对象,归纳他们的出家因由,及带出相关律制问题的讨论,期望能对古代僧人的生涯,以及印度律制于中土的施行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3.
净影慧远     
净影慧远(523~592)天纵殊朗,仪止冲和;立性质直,荣辱任缘.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慧远福慧俱足,年止三岁,心乐出家,每见沙门,爱重崇敬;七岁在学,功常逾百;二十岁受具足戒,以法上为和上,顺都为阇梨,慧光十大弟子皆为其证明师.既而从昙隐学《四分律》五年,后专以法上为师,随侍七年,深究奥旨,研讨至理.  相似文献   
4.
黄凯 《法音》2023,(9):18-21
<正>释僧晃,俗姓冯氏,绵州涪城南昌人。“形长八尺,颜貌都伟,威容整肃,动中规矩。而鹰眼虎身,鹅行象步,声气雄亮,志略宏远,纲维法任,有柱石焉。故使岷巴领袖,咸所推仰。”这段文字出自唐代道宣律师的《续高僧传·兴福篇·释僧晃传》。传主是周隋之际的僧晃,他年轻时就学识渊博,立志出家,受具足戒之后,专攻《十诵律》。北周保定后期,僧晃来到长安开始学习《僧祇律》,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12,(8):53-55
自古以来,戒律一直被视为佛法所以住世的根本命脉。佛陀临涅槃时,殷切付嘱比丘们以戒为师,方能令正法久住。《善见律毗婆沙》说:"佛语阿难:‘若我灭度后,毗尼即是汝大师也。’是名令正法久住。下至五比丘解律,在世能令正法久住。若中天竺佛法灭,若边地有五人受戒,满十人往中天竺,得与人具足戒,是名令正法久住。如是乃至二十人得出罪,是名令正法久住。因律师故,令正法久住。是名持律五德。"唐代道宣律祖《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说:"今戒律大藏住持功强,凡所施造并皆粗现。以人则形服异世,法则轨用有仪,住既与俗不同,杂行条然自别。由世随相有,法逐相成,便能纲维不坠于地。又以法能资人,亲成众行,使人能弘法。故律云:以众和合故,佛法得久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禅宗史上,赵州从谂以其禅机玄妙,辩才无碍,被誉为“赵州古佛”。其玄言法语斩断葛藤,直下承当,天下参禅学佛者无不悚然信服。形成风靡唐宋、独步一时的“赵州门风”。赵州一生行履,曾九游圣地五台山,为五台山禅宗丛林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清凉山志》卷3《高僧懿行》特为赵州辟传,列为五台高僧。赵州行履赵州(772—897),唐代禅僧。曹州郝乡(山东菏泽)人,一说青州临淄人。法号从谂。幼时性情孤傲不介,“越二亲之羁绊,超然离俗”(《宋高僧传》卷11)。于曹州扈通院(一说青州龙兴院)出家,从师披剃。受具足戒前,听说普愿禅师道化翕如,言满天下,便赴池阳(河南南阳)  相似文献   
7.
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巨赞法师(1908—1984),他是一位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僧。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原籍江苏江阴。他自幼勤奋好学,渴求知识,早年毕业于江阴师范学校,后入上海大厦大学学习。1931年,经太虚法师介绍,在杭州灵隐寺披剃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法名为巨赞,在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  相似文献   
8.
林俊聪 《法音》2012,(8):76
本刊讯7月17日,原中国佛协理事、广东省佛协副会长、汕头市佛协会长弘广法师圆寂,享年87岁,僧腊79秋,戒腊70夏。弘广法师,俗名林汉坤,揭阳市渔湖镇彭沟乡人,1926年农历五月廿六日出生,4岁随澄泉法师(1881-1964)在南澳岛叠石岩生活,8岁于岩中礼澄乐上人(1905-1984)披剃为僧。1942年春在韶关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留住寺内。当过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侍者。自1951年秋以来,长住汕头市。他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绍隆佛种,抢救佛  相似文献   
9.
觉醒 《法音》2012,(1):23-25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成立的宗派,也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宗派。近现代以来,上海和香港在弘扬天台宗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沪港佛教天台宗因为谛闲、宝静、倓虚等高僧的影响而一脉相承,成就了两地佛教亲如一家的殊胜因缘。一、近代上海佛教天台宗的弘传古代上海虽早有天台宗的传播,但总体上流传并不很广,信徒也不是很多。及至近代,由于不少高僧在上海兴办佛学研究社、法藏学社等机构,专  相似文献   
10.
唐代青原系禅僧潭州(今湖南长沙)石霜山庆诸禅师(807-888),俗姓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庆诸禅师13岁出家,依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绍銮禅师剃度。23岁时赴嵩山受具足戒,后来又到洛阳学习律典。在修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知道这是正法,但庆诸禅师感觉所学属于“渐宗”,与自己心中所期盼的“顿悟成佛”的修学之路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