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菩提 《法音》2002,(8):3-11
净土的信仰源自于古印度,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而不断地开展,最终成为佛教信仰的一大主流,独踞于一切法门之上,被历代祖师称为第一法门。尤其在中国,西方净土的流行,可谓源远流长。直至今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犤1犦,仍在教内广泛地传诵着。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在中国佛教之地位是何等重要。“诸经所赞,尽在弥陀”犤2犦,这是确实的。然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犤3犦,一切佛的福德、智慧、大愿是平等的,若说阿弥陀第一,那么其他佛是第几呢?当然,一切佛都是第一。但以方便言辞,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巧说第一。后…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发展、流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菩萨信仰。以文殊菩萨是结集大乘经典和受持般若经的菩萨,故说他是大乘空宗的肇始人、般若智慧的化身。因此,文殊信仰就是随着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经和华严经的流布而从印度东南传到南方、西南、西北、北方、东北方等地。  相似文献   
4.
士阶层的起源历来多认为在春秋战国时代,此固然不错,但此问题犹有待深入探析。因为进一步的研究会发现,士阶层起源之远因自西周时代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之社会转型,只不过成为包括士阶层在内的社会阶层转化过程之加速剂。此外由于孔子所创新型社会教育体制中的思想转换因素,把士由旧式的社会政治仆役,塑造成新型社会文化守护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脾保留外科的兴起与医学新技术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保留外科的兴起与医学新技术革命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陈积圣一、脾功能与脾外科的原有概念及历史里程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组织器官,占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四分之一。成人约11×7×4立方厘米大小,重约150—250克,深藏于肋弓下。脾功能...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21-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哲学>编辑部共同主办的"2010年全国古希腊哲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是近年来国内古希腊哲学学界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是在之前举行过3次的古希腊哲学论坛的基础上召开的,也衔接了8月20日由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共同在京举办的<希腊哲学史>第四卷出版发布会,共同构成国内古希腊哲学研究的盛事.  相似文献   
7.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同样是宗教变革 ,宗旨却不尽相同。也惟其不尽相同 ,所以呈现出诸宗并行的局面 ,不同宗派奉行不同的宗旨 ,从教义教制上探讨道教文化的新模式、新方向。就其所代…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化心理学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创建之初。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心理学,其真正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该文分析了文化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并阐述了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科学心理学执意于自然科学研究品格,试图将心理学创建成为有着与自然科学同样品质的学科门类,从而陷入科学与非科学之争的“康德式难题”尴尬境地。心理学文化兴起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角。但是,由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二元对立的局限性。使心理学走进了难以超越的困境。心理学文化兴起新路向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向,从关注外在于人的文化或外在于文化的人转向对人的心理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层面。  相似文献   
10.
闵凡祥 《学海》2013,(1):179-188
心态史的兴起,为我们认识历史和研究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与路径.心态史研究,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获得更加接近于历史时代和事实的研究结果.在心态史视野下,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与发展繁荣的根本性前提是,在12-18世纪的西欧发生了一场社会心态革命.这场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实际存在构建了一种新的“爱恨秩序”,规定了资本主义生活中的价值优先或后置规则(伦理),规定“资本主义人”的世界观和世界认知的结构与内涵,为资本主义提供了道德上的合法性与行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