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宗教》2022,(5):91-91
自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安世高译出《明度五十校计经》起,至北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朝廷解散翻经院,大规模的佛典汉译持续了近九百年,其间经历了大约四个时期:一、东汉至西晋,为初译期。译典原本以“胡本”为多,译者多为西域僧人,故为西域僧主译期。二、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为兴盛期。译典原本多为“梵本”,也有少量“胡本”,译者梵、胡、汉僧及中国文人皆有,故为中外共译期。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16,(8):30-31
正原文:其土出火(?)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俗无盗寇,人有乐康。译文:那里的地方生产石棉布、返魂香、夜明珠和夜光璧,世俗生活中没有盗贼,人民安乐康宁。原文: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土宇广阔,文物昌明。译文:法规不依景教的教导就行不通,君主没有德行就立不住。土地房屋广大辽阔,文明事物兴盛发达。  相似文献   
3.
清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兴盛于唐、宋两代,是当时中国佛教的“首府”。明、清两代又有修葺,民国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时清凉寺有九层大殿、百余间僧舍。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就被毁坏的片瓦根椽不存,多年来一片荒凉景象。1996年殊像寺大文殊殿的“文殊一会五百罗汉”彩塑复原竣工之后,  相似文献   
4.
作为藏传佛教的一朵奇葩——藏传佛塔,是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而逐步发展的。藏传佛教在西藏的兴盛时期为吐蕃时期,在汉地的兴盛时期为元明清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并直接支持藏传佛教,使得藏传佛塔在西藏和内地得到了广泛的修建,而藏传佛塔的形制及其特点的演变也反映出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以及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既要有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也要有那个时代所提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基本的社会条件。元代山东能成为杂剧艺术的兴盛之地亦是如此。文章考略了齐鲁古典戏曲的渊源,就山东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寻,并概述了其主要的表现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辛喆 《美与时代》2014,(11):100-100
青花瓷起源于中国,从目前出土文物判断始于唐代,其兴盛可以确定在元时期。试图从蒙古人的图腾崇拜、时代氛围的渗透、合乎道释观念的用色、传统色彩观及纸质绘画材料的应用五方面论证青花瓷在元代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屈丽蕊 《法音》2023,(5):42-48
寺院是佛教僧团居住、修道、弘法的场所,也是僧团活动的基地。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批寺院在各地兴建起来,成为佛教兴盛的体现与标志。北朝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洛阳城郊佛寺之盛,“京城表里,凡一千余寺”。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也体现了南朝佛教的发展盛况。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众多寺院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和文化中心,并发挥了广泛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玉昆 《法音》2000,(1):83-86
泉州佛教盛行,唐朝就有“泉南佛国”之誉。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语。泉州佛教兴盛的表现,一是寺院众多、名僧辈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极其痛苦,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西晋末年,爆发了诸王混战,南方较为安定,中原一部分士族和大批劳动人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而且把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的佛教传播到泉州。晋太康九年(288),在当时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安丰州九日山附近建造延福寺,之后寺院和僧侣不断增加。隋唐…  相似文献   
9.
我是天津人,1969年5月随着知青下乡的人流,来到内蒙古喀喇沁旗。千里有缘来相会,已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四个年头。有人问我:“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回答:“在我心中有一位从未见过的但却使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大师——智然和尚。”大伙听后哈哈大笑,有人说:“你也想出家?那大嫂怎么办?”我说:“出家?恐怕我不够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