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用实字、虚字、与被试自身相关字三类汉字作刺激材料,将直接测量(再认任务)和间接测量(喜好判断任务)进行匹配,考察了被试对不同类别汉字在两种测量方式中的反应。结果发现:实字和虚字间在各种不同的实验处理中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中性汉字和自我关联汉字都在直接测量的两种注意水平间产生了显著差异,而在间接测量时未产生显著差异;“拥有效应”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当自我关联汉字处于注意焦点以外的位置时,直接测量出现了反转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力  朱滢 《心理学报》1998,31(4):374-380
两项实验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产生与保持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关联性记忆错觉接近学过词的回忆水平,但它的产生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变量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关联性记忆错觉不同于学过的词,在延迟加快时没有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对运动决策的研究是认知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运动预期被认为是运动决策的核心, 受到运动学和非运动学信息的影响。其中, 对运动预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探讨不同信息源对运动结果预期的贡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运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解释运动预期中不同信息的整合过程, 分析运动员在复杂的竞赛情景中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尤其是对该理论在网球和足球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竞技体育中并非所有的选择、结果或概率都是已知的, 故有研究者认为概率论和经典的决策理论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然而新近提出的启发式近似, 为运动员在贝叶斯框架下如何快速做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 在复杂和有时间压力的竞赛情景中, 启发式近似假设运动员依据竞赛中不同信息源的不确定程度, 很可能选择在运动学信息和情境先验之间进行切换启发式, 提高运动预期的效率。其次, 判断效用通过卷积效应影响两种信息源的整合, 降低情境先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胡扬 《逻辑学研究》2020,(3):82-105
语篇连接词研究有三种主要理论进路:弗雷泽(Fraser)的一般理论、希夫林(Schiffrin)的连贯论以及布莱克莫尔(Blakemore)的关联论。三者认同语篇连接词的连接性,却对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这种解释差异的根源在于,语篇连接词在三种理论框架下中有不同的功能设定:在一般理论里其用于标示语篇元素的语义关系,在连贯论里其用于建立文本结构,而在关联论里其用于引导与话语解释相关的认知推理。因此,语篇连接词实际上有三种连接性:语义连接性,结构连接性和认知连接性。这三类语篇连接性有助于理解鞠实儿提出的"广义论证",即论证是语篇序列。  相似文献   
5.
关联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政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9,22(4):310-313
对汉语双字词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语义关联效应显著,而语音关联效应则不存在。被试对各词再认判断确信程度和使用频率判断的模糊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糊痕迹理论的概括性表征、细节性表征和梗概抽取等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记忆归因理论。  相似文献   
6.
苏轼、黄庭坚、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体风格各具特色,是后人优秀的学习楷模,而他们所留下的书论,为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们的书法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们的书学思想有着三个共同点,即对书法艺术的游戏性、娱乐性的认识;重视对笔法的研究;对古人的态度都是以批判的眼光进行继承。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导致国际上许多方面的关系正不断恶化。与之相对应,中国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在民族宗教等问题的认知上也出现新趋势。为此,冷静思考中国宗教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更广远的视域,对宗教的审视也必须有更多的社会关联。  相似文献   
8.
已有研究显示,关联再认可记录到分别反映双重加工模型的两阶段(即熟悉和回忆)的ERP成分(即FN400和LPC成分),且具有高语义联系配对的关联再认可通过整合在基于熟悉加工的基础上完成。然而,不同语义联系对关联再认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的调节作用尚未揭示。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图形关联再认的波形波幅异同,并分析了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对配对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熟悉加工的FN400成分,主题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回忆加工的LPC成分,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记录到LPC成分。表明关联再认的神经机制受语义联系所调节,单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可影响配对识别时的神经机制,上述结论支持双重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知觉是个体对通货膨胀的主观体验.通货膨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在体验阶段和整合阶段.体验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对物价的感受性和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利用可得性启发式以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最终估计.通货膨胀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预期、框架效应、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社会放大效应以及货币改革等.未来可以从通货膨胀知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测量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以Gerd Gigerenzer教授为代表的“适应行为与认知中心”简称“ABC研究中心(组)”关于判断、推理和决策制定简单启发式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着重介绍了该研究中心在有限理性和生态理性假设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极富创意的快速节俭启发式规则,并对围绕这些简单决策规则开展的研究活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