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
中道公元前589年7月的月圆日傍晚,太阳西下,明月同时升起,在荫凉的鹿野苑仙人住处,佛陀对他们说:诸比丘!出家人不应有此二种极端。何等为二?纵欲为低等、粗俗、世间、卑劣,有助于伤害;自我折磨乃痛苦、卑劣有助于伤害。诸比丘!如来理解之中道,避免此二极端,具备视野与知识,导致安静、证悟、菩提与涅槃。诸比丘!何为中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代韩愈表彰以来,《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经过程朱的推崇,其渐渐由《礼记》中的一篇而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与五  相似文献   
4.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一"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尽吴声;走遍绿野停舟晚,灯火渔火相映明。"清代孙燕昌所撰的《魏塘竹枝词》,道尽浙江嘉善的秀美景致。龙庄讲寺,就坐落在这山水造化的曼妙之地。  相似文献   
6.
马坚教授的学术兴趣甚为广泛。他翻译出版的书,种类很多。大概说来,他的学术成就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伊斯兰经典的翻译。第二,是关于近代外国论著的翻译。第三,是关于历史文献的考订。  相似文献   
7.
我和马坚先生虽然平生只见一面,受过他的一次亲口教育,然而这次见面和这次教育,却给我留下不可泯灭的印象和值得永久怀念永世不忘的记忆。那是在1939年他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归国回乡探亲译经途中,途经桂林。  相似文献   
8.
桑吉扎西 《法音》2007,(10):61-62
10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玉佛寺、上海文化基金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协办,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在玉佛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王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真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福根、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曹海红以及普陀区、各协办方的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从二十年代末走出大学之门,搞乡村建设,在山东邹平主持乡村建设研究院,企图在承接传统的基础上,发动、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民族自救,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理想。他从十六、七岁(一说为十四、五岁)起,由于对人生“不胜其怀疑烦闷”,即“倾慕出世,寻究佛法”(《人心与人生·成书后记》)。其后虽转向儒学,并对之研究有素,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始终掺杂了许多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尚书》、《左传》、《国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书》、《左传》、《国语》是我国最古老的三部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本文主要讨论:《尚书》的五行观念、人贵论和人性论思想、认知心理思想、个性心理思想、心理测验思想;《左传》的情感心理思想、病理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国语》的缺陷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