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嘉玮 《天风》2002,(2):17-17
清晨的阳光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丝一丝的甜蜜,而那滴滴的雨露也是上帝赐下的点点祝福,无论是阳光还是雨露,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它时的心态,明媚的阳光固然令人舒畅,然而谁又能否认那雨水后的彩虹更令人心动呢? 主赐福如雨。那雨水涤净了我们心中的阴云,使我们成为圣洁。曾经,在细雨蒙蒙的日子,漫步在那被雨雾弥漫的小路上——祥和、宁静,像主耶稣基督慈爱的手,抚慰着我,擦去我的泪。成长,就是一个含着眼泪的微笑,主耶稣是我们生命的陶匠,在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不断铸造着我们新的生命。铸造,是一个不断地破碎旧我产生新我的更新的过程,也是上帝的旨意在我们身上不断  相似文献   
2.
中道公元前589年7月的月圆日傍晚,太阳西下,明月同时升起,在荫凉的鹿野苑仙人住处,佛陀对他们说:诸比丘!出家人不应有此二种极端。何等为二?纵欲为低等、粗俗、世间、卑劣,有助于伤害;自我折磨乃痛苦、卑劣有助于伤害。诸比丘!如来理解之中道,避免此二极端,具备视野与知识,导致安静、证悟、菩提与涅槃。诸比丘!何为中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相似文献   
3.
《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代韩愈表彰以来,《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经过程朱的推崇,其渐渐由《礼记》中的一篇而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与五  相似文献   
4.
沈锡麟 《天风》1994,(8):41-42
感谢神,我们原来在罪恶过犯中,靠主耶稣的拯救,今天成为神的儿女,蒙恩得救。但得救以后还必须做到以下的四点,这样才使我们的生命得的更丰盛。  相似文献   
5.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我和马坚先生虽然平生只见一面,受过他的一次亲口教育,然而这次见面和这次教育,却给我留下不可泯灭的印象和值得永久怀念永世不忘的记忆。那是在1939年他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归国回乡探亲译经途中,途经桂林。  相似文献   
7.
谈谈天课与施舍李鸿鸣慷慨好施是伊斯兰教在南朝鲜提倡的优良传统之一,其主要表现是鼓励穆斯林交纳天课和自由施舍。天课与施舍,虽然都是用财物济贫,但在教法上,二者性质有所区别。天课:阿拉伯语称"则卡特"(),含有"净化、洁净"之意,主要指对穆斯林个人财产的...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从二十年代末走出大学之门,搞乡村建设,在山东邹平主持乡村建设研究院,企图在承接传统的基础上,发动、引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民族自救,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理想。他从十六、七岁(一说为十四、五岁)起,由于对人生“不胜其怀疑烦闷”,即“倾慕出世,寻究佛法”(《人心与人生·成书后记》)。其后虽转向儒学,并对之研究有素,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始终掺杂了许多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尚书》、《左传》、《国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书》、《左传》、《国语》是我国最古老的三部文献。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有不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本文主要讨论:《尚书》的五行观念、人贵论和人性论思想、认知心理思想、个性心理思想、心理测验思想;《左传》的情感心理思想、病理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国语》的缺陷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