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祥相 《现代哲学》2016,(1):112-116
庄学史上的注家试图用各种方法,避免诠解出庄子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有许人"为恶"之思想。然他们的这一做法,并不得当。应老实承认,"为恶无近刑"之本义就是:人若"不得己"为恶时,应以"无近刑"作为自己的行事底线原则。庄子这一思想,虽放低了对人们的道德底线要求,但它是一有特殊情境针对性的思想原则。故它并非在主张两间之苟且做法,以为全生避患之计。  相似文献   
2.
多元智能理论的神经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香港和澳门地区近年积极提倡素质教育 ,美国学者加德纳 (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TheoryofMultipleIntellgences)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期望这理论可以作为适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旨在阐释人类心灵的生物构造 ,以及从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角度分析心灵 (mind)发展的三个层面 (感知的、创意的、统整的 ) ;继而介绍加德纳如何通过介定智能的八项基准 ,来建立至目前为止关于人类认知发展最完整的理论 ;最后尝试根据心灵发展的三个层面 ,辨别“智能”和“智慧”的涵意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儿童学业成绩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接着援引美国的“光谱计划”(Project Spectrum),解释智能光谱(Multiple Intelligences Spectrum)评量跟传统学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评量有甚么不同之处,继而说明Gardner是如何理解智能光谱的沟通桥梁作用,最后探讨家校可以如何携手合作,利用智能光谱作为适性教育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名家思想给多元智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扼要阐述西方和中国各五位幼儿教育名家的背境,继而指出这些名家有那些关于潜能开展的主张,而这些主张若能得以承传,有望丰富实践多元智能教育关于“因才施教”这理想的内涵。最后从加德纳(Howard Gardner)对元智能的定义,总结学校欲实践多元智能教育所应具备的前提,以及设计教育活动时所遵从的四大教育原理。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我国大陆近年来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 ,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 ,因性而教 ,提高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 ,应该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 ,使他们能积极地去学习 ,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真正发出“我要学”的呼声。近年港澳地区学校积极引用加德纳 (HowardGardner)多元智能理论观察儿童和设计适应性教育活动 ,希望教师具备因“才”施教的能力 ,以回应学童的学习差异问题。教师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多元化评量 ,了解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情况 ,并研究如何创造…  相似文献   
6.
赵明 《管子学刊》2020,(1):59-65
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同传,旨在礼乐文明转向帝制文明的背景中揭示韩非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老子对年轻孔丘的教言实质上是对韩非人生际遇的历史预言。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汉儒虽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却是韩非子架设了连接春秋战国到西汉帝国之政治立法主张的桥梁;此乃史家反思和批判汉儒的高明见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