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一、前言百丈怀海的生卒年问题是近三十年佛教学界关注的焦点[1],学者们都能根据塔铭发现僧传、灯录等传世文献记载的讹误,然而这些论证大多是史事记载的逻辑推断。日本学者直接将公案"藏头白,海头黑"作为论据证明智藏长于怀海,禅宗公案只是僧徒参禅的文本依据,并不一定有实际内容,能否作为史料值得讨论。徐文明先生通过语录中"海兄"、"老汉"等称谓语辨别怀海位次,其实"兄"字只  相似文献   
2.
叶法善生卒年辨析 唐世特重道教,道士叶法善即以阴阳、占繇、符架之术屡受诏于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玄宗先天二年(713),甚至被拜为鸿胪卿,是唐史上颇为显赫的宗教人物。但史书有关其生卒年的记载却相当混乱,乃至错讹;今人著述,多莫衷一是。试作辨析并考证如下: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按,“隋大业之丙子”即大业十二年(616);  相似文献   
3.
全唐文》卷九一六和宋潜说友纂修《成淳临安志》卷七八《寺观》四皆录有《心师铭》一文,前者以此文为唐释辩才所撰,而后者以此文为宋释辩才所撰。本文从《心师铭》的思想内容、题记与两位辩才的关系等方面,考订认为《心师铭》的撰者应是宋释辩才,并指出此文“著作权”之得订正在净土宗研究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强昱 《中国道教》2002,(2):22-26
一、刘知古的生平历史开启对《周易参同契》研究新风的是隋代苏元朗,继踵而起的是唐人刘知古。在刘知古之前的李淳风、袁天纲、王勃、王远知等,也曾经有易学著作,由于他们的著作散佚殆尽,因而已不能知悉其是否对《周易参同契》有所评论。真正使《周易参同契》走向内丹思想方向的则是刘知古的《日月玄枢论》(《全唐文》卷三三四),这部作品进一步确定了苏元朗的“归神丹于心炼”的内丹思想。刘知古的传记除载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外,《三洞群仙录》为节录本,但其最早的出处应是《道门通教必用集》。《必用集》成书于南宋,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