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凯 《中国宗教》2012,(4):71-73
如何将禅与现代生活从深、广两个方面进一步结合,提供给世人在现实生活和信仰上都得到满足的简而灵的操作技术,成为禅宗发展的关键。近代以来,中国禅宗虽然还有少数人保持着丛林禅、山林禅的风气,但是已经步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强调在动用中、世俗生活中参禅,将生活与禅、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当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刚刚起步,面对的所有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伴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宗教将会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公益慈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实践确立了大众化的价值品格,实现了文艺由私人活动到公共事业的转变,并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对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深刻的现代转型意义.同时,毛泽东实现了民族化对文艺发展的有效规范,使中国文学艺术在实现现代转型的同时依然保留鲜明的民族风格.当然,文学艺术在毛泽东时代发生的深刻转型,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学海》2021,(1):132-140
20世纪末,比较政治学界对一些转型国家政权稳固而另一些转型国家政权频繁更迭这一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学者试图用"体制性整合"来阐释上述现象。本文围绕"体制性整合如何促进政权稳定"这一核心议题,对体制性整合理论进行系统讨论。体制性整合具有多重含义,可以指过程、手段、策略以及机制等。该理论能够为政权稳定提供较好的解释,但也存在局限,如理论解释与经验事实间不对称,研究视角上忽视国际环境和政党等因素,内在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在运用该理论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宏观因素和政党,尝试进行案例研究、引入实验法和完善研究设计,这可能是体制性整合理论未来研究的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社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需要个性化、自由的创意文明。在工业化状况下,涌现出以标准化、复制性生产为特征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对于政治权利蕴含意识形态作用,在市场中的带来经济利益,实现知识精英的自我表现,还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文化产品对个体自我认同的构建,实现个体性的诉求,以及对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92-292
铜川市是一座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资源型城市,以水泥、煤炭为支撑的产业曾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衰减,铜川市在2009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近年来,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结合地域特点,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发展可持续性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7.
医学转型的实质是推进医学的整合,微观层面以临床医学的整合为核心部分,宏观上则以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为核心。在诸多整合之中,以临床医学的整合最为迫切,它是整个医学整合过程中的基础和开端。当前进行的临床中心化整合似乎已成为一种主导的趋势,然而,如何进行中心化整合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某些医院对专科化的热衷和偏爱更令人担忧,医学资本的诱惑也是当今临床整合的一道障碍,因此,医学整合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医学形式上的重组,更需要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李林艳 《学海》2015,(4):43-48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身份的分隔阻碍着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只有在制度上为个体自由设定合理的边界,才有望打破领域和身份的分隔,在平等、尊重和沟通理性的基础上重建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宗教社会学界经历了一场由宗教市场理论引领的"范式转换",对中国宗教社会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回顾了宗教市场理论范式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反思,指出与西方学界相比,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经历的不是简单的、替代性的范式更替和转换,而是以本土化修正为基础搭建起来的多元复合式的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应立足于本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和结构特性,对西方的理论范式进行积极地扬弃。借助研究领域、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本土化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或可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宗教研究的本土化进路。  相似文献   
10.
陈丰盛 《天风》2012,(10):31-3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三十多年来,人们的意识形态已越来越功利,将金钱视为追求的中心。在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功利自然成为潜在目的。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教会受到潜移默化,产生以"得"为先、以"量"为重、以"果效"为目标等功利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