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随着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展开,为政治革命进行思想启蒙和理论论证成为哲学的主题,政治哲学成为显学。资产阶级政治哲学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但都把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绝对化。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无产阶级变革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是漆工艺的故乡。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大工业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制作成为历史的必然,包括漆艺在内的许多传统手工艺开始呈现衰退之势,有的甚至面临消亡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适应新的文化语境的转变,我国的漆艺专业人士、学者也在为漆艺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领导的改革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成效有较大差异,但是两者在一些基本原则问题仍然存在着共同点,一些改革实践过程的差异点也有着各个方面复杂的原因。因此,比较毛泽东、邓小平改革思想,对于总结历史经验,了解两者继承、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指导我国社会改革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有较为丰富的关于文明的论述,这些论述内在地形成了他们的唯物主义文明观的思想体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一词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表述来看,其中有一个潜在的思想逻辑,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有两种诠释路径,即结构的和实践的(以下简称结构论、实践论)。结构论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其结构要素、相互关系及功能的分析。它的理论构思的前提是对历史、现实做唯物主义的理解。因此,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将社会分为物质、意识两大块,分别  相似文献   
6.
胡潇 《哲学动态》2012,(9):16-24
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空间学说,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必须深入理解并一以贯之,那就是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的关于"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相一致的思想。在他们看来,"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  相似文献   
7.
4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一伟大历史征程中,宗教工作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经验,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工作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方面,强调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是我们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史,应是包括技术与艺术、实用与审美、材料与工艺在内的物质生产活动的俱进史。由于受人的认知、需求、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地理环境、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影响,设计艺术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总体上是连贯有序、环环相扣的。  相似文献   
10.
陈星桥 《法音》2006,(10):16-20
2006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地佛教界积极响应,结合佛教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活动,出现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促和谐”的新气象。荣辱观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佛教一向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荣辱观方面不仅与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许多共同之处,还有着不少特殊的启示,发掘、弘扬和借鉴佛教的荣辱观,对于加强佛教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