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联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令人瞩目且极富启发的新兴议题。立足于罗尔斯从康德式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分析罗尔斯思想中的"黑格尔因素",并厘清两者关联背后的差异,可以剖析出罗尔斯在个体与国家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第三种选项"。这一工作不仅有助于恰当地理解罗尔斯与共同体主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深入思考和探究诸如"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现实政治课题。  相似文献   
2.
张薇 《学海》2001,(5):190-192
本文作者通过对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比较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在于社会关系主体的自主性,进而认为自主性原则是以市场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体系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普遍法则和基本准则,同时还认为自主性原则与传统的强制性原则在一定条件是可以得到统一的,即把后者创造性地转换成与前者相辅相成的自律性原则.作者由此认为自主精神和自律精神便是市场经济的文化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萌动期,在心理上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他们对于新事物十分热心、好奇,但又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为此,教师多方引导,培养初中生的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真诚地理解他们,根据其心理特点,以真诚的热爱和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毅力。  相似文献   
4.
基本自由的优先性是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为基本自由的优先性提供了三个论证,也即良心的平等自由论证、自尊论证和最高级利益论证。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良心的平等自由论证的问题在于,良心自由保护的利益无法确保赋予其词典式优先性,针对良心自由的推理也不适用于其他基本自由;自尊论证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证实自尊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善,如何论证基本自由构成自尊的唯一社会基础,如何以自尊为根据去支持基本自由的词典式优先性;最高级利益论证的麻烦是,罗尔斯既未说明最高级利益的本质及划分利益等级的依据,也未具体解释最高级利益与各种基本善的关系。泰勒以康德式自律观念为基础,重构了最高级利益论证。重构后的最高级利益论证解决了原有论证的麻烦,在《正义论》的框架内为基本自由的优先性提供了有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谦 《道德与文明》2004,(4):23-26,46
现代中国人的人格塑造与重建 ,离不开几千年中国文化的背景。“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成人之道”的探索 ,始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核心内容 ,也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孔孟的人格理论表现出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 ,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 ,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对崇高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 ,其中不乏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受益于恩格斯的理论启示。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将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他进一步指出:关于整个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问题从分工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民教育中的"四个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应注重四个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应注重公民权利教育及其与公民义务教育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应注重公民的法治信仰教育与公民伦理教育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应注重制度性严格约束与公民自教自律相结合;公民意识教育的承担者应注重党和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专职队伍与民间组织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功利与道义、责任与义务、规范与自由、必须与应该、他律与自律等等,一直是伦理学难以达成共识的根本性问题,追溯其根源,却缘于道德与美德相混淆。因而,辨析道德与美德而使之各归本位,这是推进伦理学前进的认知前提。客观论之,道德属于他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以,道德是功利的,它以自我利益持守为出发点,以权利与责任对等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个人利益为直接目的。道德是美德的基础,因而,美德属于自律,是对道德的卓越,是人人应该响应的社会倡导,所以,美德是道义的,它以自我利益放弃或超越为起步,以无私利他为基本准则,以履行责任之外的义务来增进他者利益为展开方式,以实现个性张扬和精神自由为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9.
俭是一种关于生活方式的信念, 它促使个体为实现长远的目标, 主动地约束自己的欲望, 限制自己的获取, 有节制地使用资源。俭的内涵丰富, 可从目标和手段两方面分析, 其下又可细分为生存性目标和生存性手段, 发展性目标和发展性手段。对俭的形成有多种解说; 适应说、驱动说和特质说分别从外在约束、内部需求和个体特质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过解释。俭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又对个体的知、情、意、行具有引导作用。未来研究可对培养个体和社会层面俭的意识和行为的条件和可能的方式进行理论探讨, 也可对不同类型的俭可能对应的心理、行为或者脑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周慧 《现代哲学》2006,(2):59-65
该文试图考察福柯的自律的话语理论并反思考古学的症结。文章从“历史先天”这一关键词出发,阐述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如何将对话语的实证描述和探索话语构成的先天规则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其在对话语的形式分析的同时,超越传统哲学深陷其中的三对矛盾:“经验-先验”、“我思-未思”、“本源的隐退-回归”。围绕着“陈述”的三个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福柯为此所做的努力,即打通共时与历时之隔,经验与先验之分,实现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联姻。文章最后指出这种自律的话语理论的症结所在,认为福柯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跳出“有限性解析”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