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开国 《哲学研究》2012,(4):43-48,127,128
"贵元重始说"是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的是关于"元"的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董仲舒的"元"观念多从哲学本原上训解,而没有把握其真实涵意,因而也就无法窥见"贵元重始"说的实质。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贵元重始说"与其"奉天法古说"一样,均是对  相似文献   
2.
《管子》的货币政策几乎蕴含着当今各种货币政策的萌芽.货币政策的载体区分为实体样式与虚拟样式,呈现着货币的具体性与抽象性,从古至今越来越具有抽象性和虚拟性.货币政策起着调节市场流通的作用,其表现形式逐步从具体的实物形式发展为虚拟形式,二者都表现了人们或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其关系越来越抽象化,再抽象也是为了实在的、具体的物质利益.这样,货币政策往往具有某种政治性,进而显示出其历史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因理性与信仰的冲突而引发的阿奎那与阿维洛伊主义者之间的理智之争,是西方神学与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一争论的根源,虽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对理智性质的歧义性解释,但终极根源则是由于阿那克萨戈拉所设定的"理智"范畴与古希腊传统"灵魂"观念构成的张力所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理智的性质之争,关于理智和灵魂的关系之争,亦或"理智"究竟是作为身体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正>5月28日,山东招远几名"全能神"信徒,在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杀害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他们的暴行再次激起人们对邪教的强烈愤慨和高度关注,而凶手被捕后披露于世的诸如"信神不怕法律""见了母亲也会杀她"等言词,更令一般人在受到巨大震动的同时感到匪夷所思。这种以所谓"神"的名义大开杀戒的恐怖行为,一段时间以来却并不罕见。不久前发生的打着"圣战"旗号戕害各族平民的系列暴力事件,以及因为某个"法王"的蛊惑而在特定地域多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概念是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亚里士多德的相对独立的各个理论之间的枢纽.在《形而上学》@卷第6章中,类比在把潜能和现实概念从运动领域运用到实体领域以及在对潜能和现实的相互说明中都起到关键的疏通作用.在A卷4-5中,亚里士多德既用类比填补了万物本原理论与实体理论之间的罅隙,也指出潜能和现实只有在类比的意义上才是万物的本原.通过类比,他融贯了自己的若干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建设与全科医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社区的涵义与社区实体的界定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 ,意思是共同的东西或亲密的伙伴的关系。 1887年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FerdinandTonnies)在《共同体与社区》一书中首次将社区应用于社会学。时至今日 ,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社区研究与时俱进 ,已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关于社区的定义不下百余种之多 ,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一是功能说 ,认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二是地域说 ,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根据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探寻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价值体系。围绕政治主体(实体)、社会规范、政治秩序力这三个政治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理,儒家构建了其政治秩序的基本样式。其基本设计体系是:以己—家—君(国)为政治秩序实体、三纲五常为政治秩序规范、仁政和家长式权威为秩序力。以此为框架,儒家设计和建构了一个家国同构、等级分明的锥形序化结构:它以仁为圆心、以礼为半径,以纲常为圆周,以仁政和家长式权威为中轴,君、臣、民、家等政治主体都囿于这个锥体之内,而君位于最顶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关于语义学与本体论之间关系的某些现代观点,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和布里丹的观点进行了比较。根据所谓的"本体论-语义学对应性的论题",可以把现代观点作如下表征:语义学中的初始(不可定义的)范畴概念界定了实在中的原初实体的范围。本文将证明,中世纪晚期唯名论的"本体论化简"方案,并非被试图从语义分析中"读出"本体论或者试图识别出绝对的语义初始词汇等因素所驱使,尽管流行的误解与此相反。中世纪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动态的"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然主义"观点,它是对"概念部落主义"与"概念帝国主义"这两种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现代观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王充命理学说的基本思路为:人类生死寿夭与富贵贫贱的“命禄”,是由胚胎时所禀元气决定,出生后有骨相等表征,并通过一系列表现为偶然事件的巧合──“遭遇幸偶”得以完成;偶然事件的本质,是与他人“命禄”的相互作用。归根结底,命运是元气的自然运动所致,无宇宙意志参与,故称之为元气自然命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