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徐晓鸿 《天风》2009,(7):40-42
佛郎国献天马 通常说来,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一般认为是在元代,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唐代以后的基督教在中国境内并未完全绝迹,只是在中原或汉族聚居区内没有了踪影,而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景教的传播并未完全中断,甚至还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在畏吾儿(今维吾尔族)、外蒙古中的克烈、乃蛮、蔑里乞和内蒙古中的汪古部等均尊奉景教。  相似文献   
3.
尹雁  吕岩 《宗教学研究》2012,(3):122-128
广教,为佛教用语,有广施教化之意;总管府,源自北周,始为区域性的军事管理机构。广教总管府是元代特有的佛教管理部门,成立于至顺二年(1331),共16道。它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僧尼之政,其设置、分布特点对构建元后期的佛教管理体系产生过重要作用,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玄教在元代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问题含混不清。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认为玄教是以张留孙为中心的道教派别,是从龙虎宗分化出来的一个支派。郭树森、陈金凤却说玄教虽从龙虎宗分衍而来,但其实质上是元朝分化、抑制龙虎宗的产物,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政治道派。两种观点截然相反,说明此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温金玉 《法音》2003,(2):22-27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文殊菩萨智慧第一,在佛经中被称为诸佛之母,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地位极尊。五台山因此缘由,也就备受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名公宰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兴起,始于元代。13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各大宗派次第形成,在广大的蒙藏地区已成为普遍的信仰,并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人心向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1244年,为了安抚藏区民众,当时驻军凉州的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汗致书召请藏区最具威望的萨迦班智达北上凉州会谈。…  相似文献   
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内蒙古应昌路鲁王城遗址都是闻名海内外的元代古文化遗存,每年都各自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前往寻古探奇,但是包括专家学者在内很少有人注意二者之间因一位公主而结下的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许多碑刻的发现和铭文纪年文物的出土,元武宗的妹妹、元仁宗的姐姐、元文宗的姑姑兼岳母———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其显赫的地位、神秘的行踪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其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吸引入们去深入探究这位蒙古族历史上的巾帼豪杰。至元八年(1271),开始建应昌府城封给那陈的儿子帖木儿;1277年,帖木儿北征建功…  相似文献   
7.
严锡禹 《天风》2016,(7):22-23
元《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大兴国寺》抄录了《大兴国寺记》.大兴国寺为元代镇江之也里可温教堂,“记”即此教与寺的介绍.据学者研究,也里可温乃蒙元时代之景教.“记”的原文刻在一块石碑上,据说石碑已没入长江,马相伯先生曾亲见石碑拓片(见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碑文录入《至顺镇江志》,可能不是原碑的全部,但大致内容与观点应无差别.  相似文献   
8.
元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元代定州《重礼拜寺记》碑为中心,考察了元代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与理解,指出在元代,汉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业已开始以儒家思想来阐释伊斯兰教,这在中国思想史上尚属首次,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伊斯兰教走上了非文化自觉意义上的调适之路。其开山之功,意义重大,不容抹煞,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邓玉宾和元代道情散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卉 《中国道教》2004,(2):17-22
邓玉宾其人邓玉宾是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其生平事迹不详。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将邓玉宾列入“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中,并说他曾官“同知”①。元明时诸散曲选本和曲谱,如《太平乐府》、《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都有邓玉宾的散曲入选。隋树森先生辑《全元散曲》时,分列“邓玉宾”、“邓玉宾子”两人,其中“邓玉宾”名下有小令四首、套数四支;“邓玉宾子”名下有小令三首。隋先生在犤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犦三首小令后注曰:“《太平乐府》所注此三曲之撰人为邓玉宾子。《太和正音谱》征引第二首犤雁儿落犦一支,《北词广正谱》征引…  相似文献   
10.
回鹘道教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 吾 尔 族 的 祖 先 回 鹘 是 我 国 古 代 北 方 地 区 具 36.4,第 212~225行 ;有 悠 久 历 史 和 灿 烂 文 明 的 民 族 之 一 , 以 善 于 兼 容 外 第 30卦 离 , 回 鹘 文 作 kün … … 编 号 : T Ⅱ Y来 文 明 而 著 称 于 世 , 宗 教 信 仰 多 种 多 样 , 先 后 信 奉 36.11,第 161~173行 ;过 的 有 萨 满 教 、佛 教 、摩 尼 教 、景 教 、袄 教 、道 教 和 伊 第 41卦 损 , 回 鹘 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