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对于家封建礼教的态度与道家道教对于家封建礼教的态度,多多少少有互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其结论也都是认为家的封建礼教会导致"人吃人",只是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文坦 《孔子研究》2012,(2):100-108
蒙元时期共有六任衍圣公:大蒙古国时期的孔元措、孔浈,成宗时期的孔治,仁宗至顺帝时期的孔思晦、孔克坚、孔希学。大蒙古国时期虽有数位"权袭封衍圣公",但只是权主祀事,并非实膺世爵。《阙里文献考》等志书记载孔思诚在孔治卒后袭爵达十年,并非历史真实。据曲阜现存元代碑刻可知,孔思诚未曾袭爵。蒙元统治143年间,衍圣公空缺的时间累计长达69年。曲阜圣裔得以袭爵,朝廷中臣的助力至为关键,跟皇帝对学的态度、孔氏族人的拥戴乃至孔氏族谱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印光的儒佛融合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家章 《孔子研究》2012,(2):109-117
印光从本体与工夫上分析了佛之同异,认为佛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如"五戒"与"五常"即是同,不同则在于做人准则、时空观和生死观上,在"孝"的问题上也有层次之分。因重日常人伦,佛重明心见性,印光坚持佛法本位论,提倡佛融合则双美,务求佛教所追求的出世信仰能水乳交融在学所推崇的入世言行中,以求教化人生、净化人心和有益社会的效果,出离生死之樊笼,通过佛思想的互补来落实人生的道德关怀,促成俗世礼义道德的重建,终以弥陀净土信仰作为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李秀华 《孔子研究》2012,(2):118-124
、道互补一直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诱作为汉末著名经师,其处世、立说都怀有浓厚的宗经、崇意识。他注解《淮南子》,存在明显的以解道的倾向。高诱通常是以家的仁义之道、王道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论作为思想武器,来改造性地诠释《淮南》道家派的言论。这种以解道的方法旨在泯合、道两家认知上的成见,改变汉末经学固守一端的僵化状态。此为魏晋学者进一步会通、道拉开了序幕,对魏晋学术的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欧阳竟无的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学之辨的融合。同时,他的佛融合,带有鲜明的以学为佛学应世之学的特色。其方法论是,严格限定学和佛学的内容,从而从学理上探讨两者的内在理路的融摄。他批判了以天台华严禅宗净土为主流的中国化佛教,简别了大乘起信论为主的中国佛教经典,重构了内学;他批判了宋明理学为主流的家,批判避谈寂灭本体的学,也批判了刚刚兴起的新学,重构了家。进而,他主张以三智三渐次为具体的方法,将学和佛学作深入地融合。他的佛融合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精英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伊斯兰教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来参会的,有伊斯兰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卫元嵩是北周佛教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以融佛思想汲取了东晋、南北朝三教融合思想的精髓,并为北周现实政教矛盾的缓解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也成为北周灭佛前后三教论衡的核心议题之一。以融佛思想的内在缺陷,在佛教界的反驳中逐渐暴露出来,但北周灭佛并未因其理论缺陷而停止。以融佛思想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导向之一,隋唐时期仍然发挥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清商人伦理形成之内在冲突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商人在传统家伦理化和制度歧视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正是这种内在冲突促使明清商人形成了其特有的伦理特点及其伦理的历史命运,这对当前中国转型期间的经济伦理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的文本构成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究韩愈、柳宗元与佛学之关系。韩愈立足于家,引释入,启后世道统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释,游刃于中。笔者认为,韩愈等人的融释入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