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在西方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互大影响,不应使我们忘记它在东方对存在所有的影响。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其基本上和原生的智慧,这是文化的真正的财富,趋成为公理。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初,16岁的少年哈利在美国的一家马戏团做童工,专门负责在马戏场内来来回回地零卖小食品。那个马戏团的名气不大,每次去看表演的人都不是很多,买零食吃的当然就更少了,特别是柠檬汁一类的饮料,几乎无人问津。 善于动脑筋的哈利冥思苦想,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定位、定义与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  相似文献   
5.
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论是人生学说的根基,对于儒家来说,它还充当着本体依据的作用。但是,在儒学从孔子到思孟的发展中,其形成理路一直不甚明了。本文从郭店楚简中专门论性的《性自命出》出发,详细分辨其论性角度,并以比较的方式,上勾下连,从而揭示了其在《论》《易》与《庸》《孟》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整个这一过程,也就表现为从普遍性原则出发,一步步指向超越性,最后以孟子超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完成了儒家性善论的奠基。  相似文献   
6.
《思维与智慧》2007,(11):I0001-I0002
2007年7月28-29日,由《思维与智慧》杂志社主办的首届笔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戴河举行。来自全国5省市的7位作家朋友欢聚一堂,共同为杂志社的发展献计献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旧的奴隶制帝国趋于分崩离析,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大动荡中,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面对这样的社会和人生的现实,儒家积极“参与”社会的变化,采取“入世”态度。孔子的一生,始终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比较哲学研究已超越了平行式的传统对比方法,开始自觉走向一种所谓建设性交锋与交融策略。(Mou,pp.337-364)这种比较哲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反思性批判或自我批判而相互学习,从而在所共同关切的重要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本文首先  相似文献   
9.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宋明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2 0世纪学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被其吸取西学以重建中学的现代性“前见”主导着。本文通过对于陈寅恪儒佛关系论的分析 ,揭示了这一点。接着 ,本文探讨了宋明时代儒家出入佛老的真正意图 ,并以此为起点 ,探讨了儒学在“佛老”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开展自身的方式。最后 ,通过贺麟中西文化观的解读 ,对于儒学在现代的开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