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韦倩 《学海》2012,(5):44-51
瓦尔拉斯体系假设纯粹自利偏好的个体依靠完备契约和第三方无成本实施来维持社会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更加符合现实的思路是个体偏好中并不仅仅包含自利偏好,而且包含亲社会性的他涉偏好,只有在个体具有愿意付出成本实施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偏好时,社会才可能得以存在。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亲社会偏好模型及其对瓦尔拉斯体系的拓展,并讨论了这种趋势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自然光照射下,测定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在不同的工作面照度与不同的工作面照度分布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从红色、黄色、绿色3种球状PVC塑料颗粒的混合物中分拣出绿色颗粒的多少,来探讨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部分对学前儿童操作技能的影响。为创造适宜学前儿童进行操作训练的健康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杰  杨悦  赵婧 《心理学报》2021,53(8):821-836
通过分别以高频汉字(实验1)和图形非言语材料(实验2)为刺激的两个联合视觉注意任务, 并采用基于Budensen视觉注意理论的参数估计方法, 系统地探查小学三~六年级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同时性加工技能缺陷的内在机制。以4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6名生理年龄匹配典型发展儿童为被试, 每类被试均被分为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和高年级组(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均发现不同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在知觉加工速度参数上显著小于控制组儿童。在空间注意分布权重参数上, 实验1的结果显示, 不同于控制组儿童向左侧化发展的注意分布模式, 两个年级组的阅读障碍儿童均表现为无偏的注意分布; 而实验2未发现显著组别差异。且这两种同时性加工子技能分别与不同水平的汉语阅读技能密切相关。结果表明,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同时加工多个视觉刺激时存在持续的知觉加工速度缓慢的问题, 在同时加工言语类刺激时还表现出异常的空间注意分布模式。本研究有助于从基础认知层面揭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机理, 为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提高阅读效率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邓昕才  何山  吕萍  周星  叶一娇  孟洪林  孔雨柔 《心理学报》2021,53(10):1146-1160
以往研究证实了职场排斥会对员工组织内诸多方面产生危害, 然而关于职场排斥向组织外部特别是家庭领域的溢出效应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探讨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溢出效应和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贬损有显著正向作用, 对家庭满意度有显著负向作用; (2)工作压力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关系; (3)员工归属需求调节了职场排斥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同时调节了工作压力在职场排斥与家庭贬损、家庭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4)员工工作家庭区隔偏好调节了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作用, 并且调节了职场排斥通过工作压力对家庭贬损和家庭满意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存在紧密的关联。文章简要回顾了经济决策理论从理性模型到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偏好模型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探讨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的关系。对人类以及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显示,有限理性可能是由根源于演化的适应性机制所导致。人类不公平厌恶的起源、个体公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表征公平的大脑结构上的证据表明,理性认知能力能让人更好地抑制自私性,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眼动追踪技术因干扰性低、客观性强、获取数据丰富而准确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行为决策研究。通过操纵眼动过程, 可使决策结果按照预期的方向改变, 建立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因果链, 为决策的干预研究提供思路。基于外源性眼动操纵、注视追随操纵这两类研究, 介绍了行为决策领域眼动操纵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常见操纵指标、操纵效果, 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操纵类别的优缺点。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决策者策略及偏好的差异, 结合计算建模等方法进一步丰富操纵指标和分析方法, 并将该方法的优势拓展到其它领域是眼动操纵研究未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超文本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要信息呈现方式。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在超文本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特点,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使用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对75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文本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出对目标、区分有效信息、时间分配、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对情境的利用等过程的使用偏好。优生在目标、学习判断、略读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差生,差生在求助和无效搜索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优生。超文本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存在着过程使用偏好,优差生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使用偏好。  相似文献   
9.
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义务而不出于任何偏好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这个"义务的第一命题"在当代遭到了来自德性伦理学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情感才能表达对人的关切,也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当代一些康德学者试图维护康德的主张,认为在康德那里并不排斥情感,情感或偏好可以融入康德的行动理论。帕顿、亨森、赫尔曼以及阿利森采取了不同的方案,或认为康德的论述更多地出于方法上的考虑,或构筑行动模型表明情感在有道德价值行动中的地位。这种解释方式可以被称为调和式主张。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不仅不符合康德的原意,且本身也问题丛生。调和式主张的根本问题在于以经验性动机理论解释行动,而康德是在意志的规定根据上来确定行动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登机牌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不同航空公司所采用的登机牌在信息内容和布局设计等方面均缺乏相关的设计规范,因此有必要从可用性角度对登机牌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采用KANO问卷法对登机牌上的文字信息要素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设计出新登机牌;然后,从搜索绩效和主观偏好两个方面对新旧登机牌进行比较评价研究.结果显示:①登机牌上必须呈现的信息主要包括登机时间、登机口、航班号、座位号、姓名、日期和目的地七项必要信息,以及可提高旅客使用体验的预计飞行时间信息,但登机牌上不能呈现旅客身份证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②基于信息要素研究结果重新布局设计的新登机牌在搜索绩效和主观偏好方面均显著优于现有登机牌.本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的登机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