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浩 《美与时代》2014,(2):121-121
假定性在动画创作每个环节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从剧本、角色、场景到最终的成品,假定性如一个系统的体系影响着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动画场景设计包括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工作量也较为庞大,除角色造型以外,影片中所要出现和用到的一切物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动画场景如同戏剧中的舞台,是动画角色的表演空间。场景在动画中起到交代时空、营造氛围、刻画角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邢庆华 《美与时代》2015,(2):9-18,1
当代设计遵循自身的美学规律,首先从构思创意进入富于变化的秩序过程,并将变动的美学思想纳入新的视觉冲突,再经过变幻的假定、预想和抽象的精神凝聚,将深藏在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潜质逐步体现于律动美的现实之中,使充满隐性特点的"动态因素"在设计过程的深层状态下有机会为作品带来创造性的审美活力。正是这些充满内在审美活力的动态因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审美显现,才得以保证千千万万的个体设计在自身逻辑运动中朝着新时代审美设计风格的大方向行进,也才能真正获得当代设计整体意义上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戏剧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其创作内容与形式都会运用到假定性。虽然是"假"的,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并没有对这些所谓的"假"进行排斥,相反其会欣然接受,这就是我们普通观众对于艺术作品假定性的肯定与接受。与此同时,太过真实的东西却并不一定会被观众接受,反倒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这就是真实与假定之间微妙的关系。只有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才能创作出顺应时代、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4.
论证型式刻画了既非演绎也非归纳的所谓第三类论证即假定性论证的推论结构。以非形式逻辑学家沃尔顿、布莱尔、汉森为代表的肯定派主张型式具有规范性,平托则对这一主流看法表示反对。通过对肯定派与否定派相关论述的批判性考察,本文厘清了“论证型式的规范性”论题的内涵,提出型式的规范性包含证明力与约束力双重维度;其次,讨论了批判性问题在评估假定性论证时的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揭示了肯定派论述中的不一致与概念混淆,在平托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型式没有证明力,没有推论性联系上的好坏之分,假定性论证不能仅凭所例示的型式而区分出好坏;最后,考察了型式与论证提出者、接受者在对话中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修正了肯定派的某些提法,认为型式能够引导论证参与者根据对话类型的目标与规则进行话步交换并对实际对话进行评估,但这种约束是间接的、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