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其语言凝练,辞藻优美;内容包括申述基本信仰,规定宗教功修,提供教法依据,指明处事原则等,这些内容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穆斯林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古兰经》文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认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是以“冥真”为主要内容的修道目标论、以“众生”和“道”互为因缘的修道根据论、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道性论和以“坐忘”为主要形式的修道方法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大大深化了道教对修道目标、修道根据和修道方法的研究,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宗教功修有五项,即念、礼、斋、课、朝,其中礼拜真主要求成年穆斯林每日履行五次。每次礼拜都要在衣着干净、场地清洁、心无杂念的前提下开始,依次完成抬手、站立、鞠躬、叩头、跪坐等一整套规定的动作。穆斯林的宗教功修具有良好的动静相宜而以清虚静泰为主的养生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门十哲,出类拔萃者莫若颜回、子贡、子路,且此三人之身世、性情、才具、道德修为和成就各有风华,但又殊途同归:共同维护了孔门。光大了儒家。孔子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为伟大的教育家,颜回、子贡、子路三人各方面的修为和成就,莫不大大受惠于夫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卓越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三人也没有辜负孔子的教导,以身垂范,较好地诠释了孔子儒家所宣扬的“仁、智、勇”;并与其师一道,在乱世中矢志不渝,坚守道义,追求理想,为儒学的传播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6.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工夫论与儒家修身传统关系密切。他将朱子"察之于念虑之微"工夫标举为"根本工夫",由朱子之"独知"而直接转化出"良知",借此扭转了朱子学外骛之弊,格物工夫遂聚焦于"格念头",格物者的生命成了修炼的对象;他提出的"致良知"跟陆象山"先立乎其大"工夫本体一齐点出,均有简明直截、鞭辟入里的风格,但"致良知"三字,不犯典要、不落格套,"先立乎其大"则有落入典要之嫌疑,在立志改过工夫论说上,象山"念虑之正不正,在顷刻之间"说与阳明"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说虽"差之毫厘",但却意义重大,前者坐实了刘蕺山"知是知非"落入后手之批评,后者则可从现象学"内意识"角度得到有力辩护;而在成圣这一修身目标上,阳明的圣人图像与宋儒相比则发生了"上提下拉"的变动:"上提"系指圣人图像中"无"的一面得到充分彰显,明道所营造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的无滞、无着、无执、无染的面向至此已天机尽泄;"下拉"系指阳明圣人观中的平民化趋势,个个心中有仲尼,见满街人都是圣人诸如此类之说法遂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8.
陈兵 《法音》2004,(8):3-10
人间佛教自20世纪20年代由太虚大师等提倡以来,经过近80年的研究、实践和弘扬,已经被中国海峡两岸的广大佛教界人士普遍认同,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综观当代全球佛教,即使未明确打出“人间佛教”的旗帜,而其思想内涵和发展趋势,很多与中国的人间佛教之旨不谋而合。事实证明,人间佛教,是深契佛陀本怀、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模式。可以断言,它将进一步发展,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全球佛教的基本模式。人间佛教虽然重视“人间”———现实人生的改善,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达,或曰“人文精神”的强调,而终归是“佛教…  相似文献   
9.
团契交流     
《天风》2011,(8):34-35
重庆市基督教两会举办教牧同工退修会 重庆市基督教两会于2011年6月26日至30日,举行教牧同工退修会。来自各区县的教牧同工和即将毕业的重庆圣经学校学生120人参加了学习,退修会的主题是“生命的侍奉和造就”。  相似文献   
10.
水陆法会在佛教史上本来分为北水陆和南水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长期失考在佛藏外,因此近现代学者们对水陆法会(包括图像)研究时未把南北水陆分开,而是笼统以<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作为举办水陆法会的唯一参照和研究现存明清水陆画的文献依据,现代水陆法会均以<法界圣凡>为举办依据.本文则对北水陆仪文进行考订,认为文中<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即为北水陆法会的修斋仪轨.从而找回了失传多年的北水陆并就相关文献依据做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