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是先秦文言的典范作品,记录孔子言语最为详赡,从中可以透视孔子言语的修辞面貌一、音节自然,参差有致;二、巧用辞格,不着斧痕;三、语言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本山传媒的发展壮大,一系列优秀的小品风涌而生,并且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语体修辞学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本山快乐营》中的小品独有的语体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美纯 《天风》2018,(12):19-19
《罗马书》8章31节至39节是使徒保罗从心底唱出的一首得胜的凯歌: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使我们与上帝在基督耶稣里的爱隔绝。“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参罗8:35)这个问题以及下面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修辞性的,这些修辞性问题所列举的正是保罗在传道事工中曾亲身经历的——患难、困苦、迫害、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一保罗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信徒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这样的生活状况也正是早期教会的使徒和信徒的生活写照。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关于《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并认定它应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5.
我真的无法想象,离开了语言,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因为语言是我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左传》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面的“文”更多指的是语言的修辞。那何为修辞呢?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2日-7日在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山田校区举办的第九届柏拉图研讨会以"柏拉图的<理想国>"(Plato's Politeia)为题,汇聚数百名当代学者,全方位地检视这部巨著中对城邦、灵魂、善、形式(理念)、诗歌等诸多主题的反思.本文略记大会盛况及日本古典学界观感.  相似文献   
7.
说服和宣传     
究竟是一个过程还是两个过程? 说服,宣传和修辞术 无论就日常语言而言、还是就社会科学而言,诸如“说服”、“宣传”和“修辞术”这样的术语都是被人们当做可以互换的术语来使用的。人们以某种方式认为它们就是沟通的方式,而就他们所讨论的争论点而言,沟通的目的则是影响和改变其他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是西学东渐过程之中的一座重镇,其影响之大自不待言。然而其崇高的思想地位与其充满矛盾与纰漏的理论体系之间却形成了令人难解的反差,并且这一反差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思想史研究者的注意。萨拜因、弗格林、柏林、史珂拉、潘格尔与墨农分别以不同视野、不同视角与不同方式对孟氏作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是问题意识的差别导致前四位仍然难以回答孟氏崇高理论地位的来由,而古今视野的引入则使得后两位的研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孟氏的根本问题至少是难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为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丁凡 《学海》2014,(3):95-102
孟德斯鸠是西学东渐过程之中的一座重镇,其影响之大自不待言。然而其崇高的思想地位与其充满矛盾与纰漏的理论体系之间却形成了令人难解的反差,并且这一反差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思想史研究者的注意。萨拜因、弗格林、柏林、史珂拉、潘格尔与墨农分别以不同视野、不同视角与不同方式对孟氏作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是问题意识的差别导致前四位仍然难以回答孟氏崇高理论地位的来由,而古今视野的引入则使得后两位的研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孟氏的根本问题至少是难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为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提供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宗教的教义、组织、图像、仪式、不同地区的传播方式等等,大体上把汉语宗教修辞研究概括为三个层面:一、学科“概念系统”或“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宗教符号象征系统和隐喻系统的描写。二、宗教修辞语境观的建构。宗教祭祀仪式是高度程式化的戏剧修辞,宗教仪式的空间情境是依靠综合性的因素建立起来的。三、宗教传播修辞研究。考察宗教传播活动的内、外部关系,同时对传播过程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