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开道教史册 ,数不尽的修炼人 ,道不完的神仙事。他(她 )们奇功异能 ,神奇的人生经历 ,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谈玄说理的题材和修身养性的真谛。当你走进气势辉煌的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 ,就可以看见那面带微笑而怡然自得的张三丰坐姿神像 ,从那庄严神秘中似乎跳动着一种情结 ,一种参悟 ,一种天人合一的虚空法度……明初 ,张三丰开创武当道 ,以真武大帝为祖师 ,在教义上主张三教合一 ,修持上注重内丹炼养 ,教团里则秘传内家拳法 ;上自帝王将相 ,下到庶民百姓 ,莫不欲一睹张三丰的仙姿。明朝历代皇帝或颁诏请赴 ,或派人四海寻觅 ,可少有见其踪…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2013,(4):2-2
偶然在一本杂志中翻阅到一篇散文,时人点评说“有禅意”。文章读来颇有几分兴趣。然,对于佛,她暂且不算我之信仰,从来未曾深究。然而终于迎来一次机会,让我体会到何为禅。从灵山大佛东行数百米,便是新落成的灵山精舍。虽然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所谓的修身养性,但这一过程,却是一种修心。  相似文献   
3.
“上善若水”是道祖老子指导人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何谓“上善”?“上善”是老子理想中最具备完美品德的圣人。道教圣典《道德经》八章中,老子形象地用自然界最不可少的,而最柔弱不争的水之品性来喻圣人之德行,正是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相似文献   
4.
一、尊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是先哲深入观察自然、深刻研究自然规律的结晶。正因其研究的是无所不包的宇宙,所以其价值具有最高的科学性和普适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文化活动的总纲,远远高于单纯研究具体某一学科、领域的学说。从语言逻辑、修身养性、地理环境研究、用兵制胜之道、社会治理到治国方略,无论什么样的学派,无论其如何博大精深,总不能超越"道"的范畴,都只是"道"文化的分支。唯其如此,"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5.
佛光寺是五台山最早的寺宇之一,在五台县豆村乡佛光村东,距台怀镇47公里。寺宇依山就势,坐东朝西,北、东、南三面环山,面临河流,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真是弘法习禅、修身养性的清修佳地。自古就有许多高僧大德至此研习经典、说法弘道。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7.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汲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  相似文献   
8.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一、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9.
宽容     
宽容是一门交际的技术。它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宽容打开两颗相对封闭的心灵,像一种明澈而柔润的调剂,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宽容的人生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0.
陈欣雨 《哲学动态》2012,(2):104-106
2011年12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孔子研究院和亚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1——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韩、日、美、加、澳、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大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