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佛教在十一世纪以后,在印度逐步消失,但它在消失以前已经在我国的西藏取得了新的根据地。于是印度的传统瑜伽修行法也随佛教传入西藏。当然,此前印度的传统瑜伽修定方式也在更早的时候,大约公元前后,随天竺或中亚来的传法僧人流入了我国汉地。从瑜伽修行的传统看,  相似文献   
2.
唐思鹏 《法音》2003,(1):9-17
四、依三圆满如法受学三圆满者:1、师资圆满,2、所缘圆满,3、作意圆满。前说三门各种因依,都是总说修定的正依。其实真修定者,不外“多闻熏习,如理作意”而已,故此可用三种圆满加以诠表。1、师资圆满:论中颂云:多闻及见谛、善说、有慈悲、常生欢喜心,此人堪教定。一切众生并非生而知之,德行的培养,心灵的净化,学问的积累,技术的掌握,全赖师长的教授。而学佛者,明因识果,解脱出离,则更需明师的指导与栽培,所谓“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者是。但真正的明师应具备五德。①多闻:谓于如来圣教,众多妙法,能善受持…  相似文献   
3.
吴明 《佛教文化》1996,(3):26-29
近日为大众讲《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讲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第十一大愿时,讲到了佛法上对“食”问题的看法和修法,认为药师针对人们饮食、呼吸、睡眠三大生活要素而阐述了色法、息法,心法的法门,教导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修药师定。大家很受法益,要我公之于众、我就把讲稿修整了。下,以飨读者。《药师经》原又如卜:“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火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若闻我名,至。C称念,我当先与上妙饮食,随意饱满,复以法味,个住安乐,乃至菩提。”这个愿很重要.很大。你看,药师佛发愿,来世我成佛之浚,假…  相似文献   
4.
唐思鹏 《法音》2002,(12):6-17
前言在佛教中“定”与“戒”、“慧”合称“三学”,此三学是如来妙智实证圆满法界大悲平等流出的,清净无染,远离过恶,能除众生迷惑,启迪智慧,令其解脱出离,所以又称“三无漏学”。三学之中,定学是核心,是枢纽,它起着上承净戒、下启觉慧的殊胜作用,因而在佛弟子中一般都重视对定学的修习。不过学人虽知定学的殊胜及修定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不少初学者对定学了解得不够,也不知修定的入门方便,总想着修定是在禅堂,或是在深山,双目紧闭,长坐不卧,甚至是禁语不言,不食人间烟火,本着“依戒生定,依定发慧”的修习次第,抱着只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