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无俗物     
家中厨房的灶台上摆放着一只兰花瓷罐,很普通的灰白色,上面的兰花却画得极其优雅,简简单单的几朵,让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种走路脚步轻轻地,说话慢声细语,笑起来温温柔柔举手投足之间透着贤淑与优雅的女子。妈妈对这只瓷罐特别钟爱,不仅每一次取放都小心翼翼,而且总是擦拭得干干净净,不让一丝污垢在它的身上存留。我不止一次地看着妈妈用布轻轻地擦拭它,眼中充满了温柔的留恋和遐想。或许是因了妈妈的特别钟爱吧,这只瓷罐在厨房的盆盆碟碟之中特别显眼,尤其是那兰花,与众不同之中似乎有着一种无言的高贵。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考释了敦煌变文中"度意"、"度行坛"、"度我他人"、"傍行檀"、"旁箕"等五条疑难语词。这些语词有的始见于唐代,有的还活在现代方言中。本文或抉发其古义,或辨正其旧说,或探明其语源,对有关文学作品的解读、古籍整理以及大型辞书的编撰和修订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尔曼里作为回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多元的文化类型,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在中国回族多元教派门宦的社会中,尔曼里具有着地域性和教派门宦的特征,其多元的文化类型是回族人多元认同的中国化表达。笔者认为,尔曼里作为一种回族民与宗教兼顾的族群行为,其形成的特定场景和历程决定着这一华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百姓的生活行为无不受其影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文化也会产生异化和衍变,产生出信与迷信的不同现象。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正确理解信与迷信显得颇为重要,从民间禁忌的角度来谈民,或许能找出些答案。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12,(3):34-36
清代中叶,出现了描绘西洋音乐另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1794-1857)。魏源喜爱游览祖国山河,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相似文献   
6.
罗争鸣 《宗教学研究》2003,1(3):109-111
杜光庭在僖宗朝即获赐紫加官 ,曾为地位显赫的内供奉道士。唐朝灭亡后 ,约在前蜀武成二年 (90 8)任太子师 ,并获赐广德先生师号 ;前蜀永平三年 (913) ,除授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职事官左谏议大夫 ,改赐广成先生师号 ;前蜀天汉元年 (917) ,王建统治后期 ,授散官光禄大夫、任尚书户部侍郎 ,封蔡国公 ,勋官上柱国 ;王衍即位后两年 ,获赐传真天师 ,为崇真馆大学士 ,其散官阶品竟至特进 ,在前蜀后期备受尊崇 ,但不久解官退隐。从中可以看出杜光庭在前蜀官阶品位不断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天空上面是天空,路前面还有路。一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心里涌动着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其实人生就是我们乘着自己的心灵之舟,向一个很遥远、很神秘的地方划行的过程,而那一次一次奋力划桨所荡起的涟漪,就是我们的心灵故事。  相似文献   
8.
辽代人对佛教的尊崇,使佛教在辽国具有很稳固的地位。为了对佛教进行管理,辽代统治者仿效中原国家建立了僧官制度。辽代僧官与唐宋僧官有很大不同,即许多僧官拥有职。这些职名目是:门下省的侍中,三师、三公和鸿胪寺卿等公卿官,崇禄大夫和特进等文散阶。僧官的职有三个特点,一是所加的官职都是政治地位较高无实权的加衔,二是有职的...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天风》2012,(1):31-33
二、文人眼中的西洋乐器 有关西方乐器传人中国最早期的资料,见于《元史》卷七一,元宪宗西征大食等国,曾获七十二弦琵琶(撞弦古钢琴)和兴隆笙(管风琴),并在宫廷演奏。  相似文献   
10.
徐晓鸿 《天风》2012,(2):33-35
描写西洋乐器的诗作不乏名家的作品,例如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赵翼。(1727-1814),在《檐曝杂记》中详细记载了在北京天主堂所见所闻:“一人鼓琴而众管齐鸣,百乐无不备,真奇巧也。又有乐钟,并不烦人挑拨,而按时自鸣,亦备诸乐之声,尤为巧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