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人类思维方面固有的局限性和习惯性,使得我们对许多事情和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它们更深层的含义、更重大的价值。我们看问题通常受两方面因素的干扰和误导:一是流于直线化和平面化,人云亦云,浅尝辄止;二是受名人及媒体的影响,随大众、跟潮流,常常把自己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禁锢在这些圈子里。其实,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许多问题只有在不断观  相似文献   
2.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滇西老家有句俗语: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意思是说在采摘果实的时候,不能把生长果实的树枝一起掰断,否则来年就没有果实吃了。这句话除了劝导人眼光要长远外,还给人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探讨疾病术语和俗语对疾病风险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疾病严重性和患病率估计存在锚定效应,疾病名称和熟悉度主效应显著,熟悉度和疾病名称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对疾病严重性估计术语高于俗语,对患病率估计俗语高于术语。Bootstrap法分析表明,疾病名称可直接影响严重性估计,也可通过患病率估计影响严重性估计。术语导致严重性高估,但若通过患病率估计再评估严重性时,俗语导致患病率高估,进而对严重性高估。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也涉及到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认知过程的映射。翻译原型论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翻译的认知过程。作为翻译活动中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现象,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映射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有不同的翻译技巧和质量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禅师利用俗语接引学人,目的不在于造成语言的碰撞冲突,而在于借助通俗淳朴的俗语沟通思想、交流感悟。俗语大多来自民间口头,鄙俚质朴。俗语的通俗化特点,恰好与禅宗语言风格相适应,因此成为禅籍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许多禅师在上堂说法、应机接人时喜用俗语,使之成为禅师接引后学的一种方便施设,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树大召民亦作“树高招风”。类似词语古已有之,如三国时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说:“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最早见于掸宗重要典籍《五灯会元》第十九卷“太平禅师法嗣·何山守狗禅师”:“同与游山偶到一水潭,悟推师入水,遽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回:‘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作为掸宗公案,自然可以启发思推,供人研究,并成为后代依凭之法式;但因机峰峭峻,见解玄微,令常人难解,而“树大招风”以俗语留传至今。从字面上看是说:树木高大了,容易受到风的打击,以此比喻人的名声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