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崇高理论的要点可简要列为五个条件,体积大或力量强的客体,它导致——;理性和意志能力很强的主体,引起;恐怖、紧张等痛感,然而;主体理性战胜、超越了可怖客体,痛感转化为快感,因而最后;理性主体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强了信心。康德崇高理论,是前人有关崇高思想的集大成与极大发展者,就其影响来说是空前绝后,广泛而深刻的。康德的崇高理论达到了相当的深刻性,但同时也具有了非常突出的局限性。对于康德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精神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完美的杰作对于整个人类每每有着深入而直指人心的作用;这作用如此广远,以致无法计算它那启迪人心的影响能够及于此后的多少世纪和多少遥远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审美主体"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的生成是一个历史的、现实的过程.在美学史上不乏美学家对审美主体作出理论上的诠释和规定,但直到康德为止,其理论内涵才被真正确立下来.本文试通过对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进行的具体分析,从中得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恪守的原则,即非功利性、无概念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通感,这些原则为审美主体的确立以及审美主体的自律具有理论上的奠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原理,从儿童的实际社会生活过程出发,运用系统方法论证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主客体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由“主体──活动──客体”三项格式构成的反馈回路系统则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动力场。本文还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控制论模型,从活动的机能性方面探讨了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化动力机制,揭示了主客体之间矛盾运动的原理和过程;平衡化机制是受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规律支配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实验,以暴露运动一段行程后进入遮蔽的光点为刺激物,光点以三种不同运动速度、三种不同运动行距组合呈现,要求儿童判断光点到达目标位置时按键反应。结果表明:5—19岁儿童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的发展存在5一8岁、11—14岁两个加速期;客体运动速度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绩效有显著影响,5、8、11岁组快速较中速下.5.8岁组中速较慢速下操作准确性均有显著降低;客体运动行距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绩效也有显著的影响.5、8、11岁组右目标位置下较中目标位置下操作准确性显著降低;性别对运动视觉表象操作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活动是由感知、记忆、思维、意志、情感等活动组成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对外界和体内的客观信息进行识辨、储存、评价、加工改造、选择结构并创造出新的主观信息的过程。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一个内部的精神信息活动的世界。人性所致的人的本能意识既确立了全部世界的对象化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羞怯对同伴侵害的影响及潜在机制。1036名青少年(52%是男孩; M = 12.97 岁, SD = .76)完成了自评问卷。结果发现:(1)羞怯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同伴侵害;(2)自我建构调节了这一关系,依存型自我建构对羞怯个体的同伴问题具有保护作用,而独立型自我建构具有破坏作用;(3)性别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这些发现强调了在羞怯的适应功能研究中考虑文化的个人层面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考察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多重中介效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19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的发生率为96.3%,具有普遍性;(2)留守初中生同伴侵害、歧视知觉、孤独感、心理韧性与攻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3)留守初中生的歧视知觉、孤独感和心理韧性在其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中具有链式多重中介作用;(4)同伴侵害与攻击性关系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同时在是否留守及单亲与双亲外出留守初中生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同伴侵害与攻击性的关系机制,可为探索留守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的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插入客体特征辨别或视觉搜索次任务,探讨基于客体的注意和基于空间的注意对视觉工作记忆外部特征绑定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特征相比,两类次任务均对外部特征绑定的记忆成绩损耗更大。这表明视觉工作记忆中外部特征绑定的表征比单特征消耗更多基于客体的注意和更多基于空间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