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0岁那年,男孩在玩耍时不小心触到高压线,双臂全被烧焦了,不得不截肢。从此,他变得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发呆。母亲看到这些,不禁终日以泪洗面……父亲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于是就  相似文献   
2.
《音乐分析法》一书,为德国德累斯顿韦伯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克列门斯·库恩所著.对如何进行音乐分析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论阐述,涉及的众多作品跨越自中世纪至20世纪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对音乐作品各组成部分作不同解析的多种可能性,启发读者要不拘泥于陈规,拓宽思路,放开眼光,用独立的思考方式求得诠释.它的重点不在于教人怎么分析音乐的构成,而是提供一些如何构思的灵感以及提醒分析者在分析中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细节,它是一本有别于国内传统音乐分析教学的参考书籍,能给读者以崭新的视角认知音乐,使中国人了解国外的分析理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与归纳了现有多种作曲算法的不同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多位音乐创作者作曲经验,提出了基于经验的作曲算法,针对不同的思维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实现方法,详细介绍了创作初期灵感的形式化表现和以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炎黄风情》是鲍元恺先生创作的一部大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鲍元恺先生在第一乐章中共采用了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取自河北民歌《小白菜》,第二个主题是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旋律重新改编、创作的。他通过改变旋律的音区、变换旋律的调性等作曲技术发展旋律,使得旋律的音区、调性都富有色彩变化,同时也加强了音乐对比。纵向的和声创作,通过同宫系统的旋律与和声及不同宫系统的旋律与和声两种方法,并运用了各种近现代的和声语言和多调性的语言,使得原本民族风格的旋律与和声变化多端,但又与西方的大小调迥然不同。他的这一成功创举,对中国民歌的改编,对弘扬我国民族音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邦"夜曲"的旋律优美宽广,表达的情感细腻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肖邦"夜曲"的旋律写作充满了技术性,旋律线条通常带有强烈的起伏性,重复手段的使用使音乐的旋律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华丽的装饰音更是肖邦"夜曲"中一道美丽、迷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音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艺术一样都是某种情境性的艺术.它在认识自身的艺术经验,表达自身的艺术真理或本民族的人生真理的历史过程中,均有各自特有的生命感受和生存理解上的情境约定,情境内涵,因而和西方音乐一样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具有西方音乐所无法替代的知识性价值和真理性内容[1].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面貌.各种流派纷起,音乐创作充满探索与追求、试验与创造,呈现出多元异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小鲁 《天风》2002,(5):46-47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在当时的众多作曲家里,路德给予最高评价的是路德维希·森夫尔(Ludwig Senfl,约1489—  相似文献   
9.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256部作品,涉及了交响乐、管弦乐序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作品、声乐作品等各种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