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美秀 《管子学刊》2002,(1):76-79,84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蕴含着许多克敌制胜的竞争谋略,本文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而击虚”、“以迂为直”三方面阐析了孙子的“奇胜”思想在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借鉴和应用的问题。学习和研究先哲的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抗争力。  相似文献   
2.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何梅相传唐代有北印度宾国佛陀波利,此言觉护,远涉流沙,杖锡五台,冀睹文殊师利菩萨圣容。当他正悲泣雨泪地向山顶礼时,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来,谓僧曰:“师追访圣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  相似文献   
4.
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宗教》2012,(5):90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传统的佛诞日,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系列活动,纪念释迦牟尼佛圣诞。活动由浴佛法会、祝圣普佛法会、释迦佛圣诞梵乐慈善晚会暨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北朝时期,宗教界流传一个佛道相诤的故事。北魏昙鸾法师,往梁朝勾容山(今江苏勾容县茅山)访问道教华阳隐居陶弘景,请求长生之术,弘景赠以仙方十卷。昙鸾回到北方,路经洛阳,恰遇印度来的大翻译家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于是问流支佛教中有无长生不死之法,胜过东土仙经否?流支说:“此方何尝有长生之术,纵使长年,少时不死,但终久脱不了轮回三界。”乃授之以《观无量寿佛经》。昙驾顶礼接受,当时把十卷仙方用火焚烧,专心研学《观经》,到汾并各地弘扬净土教义,广集徒众,成为净土宗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8.
郭昭亮 《法音》2015,(2):15-17
<正>一、引言从步入大学的殿堂,到深入到力学研究的领域,十数年来,有两样东西始终伴随着我,一是佛法,一是科学。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东西,一直胶溶在我心中,分不清是科学影响了对佛法的理解,还是佛法影响了对科学的追求。读经时,有"会心一笑";做研究时,也有"原来如此"。科学研究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对佛法的践行,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如《楞严经》中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即便  相似文献   
9.
普正 《法音》2004,(3):21-21
本刊讯2月28日,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率“香港佛教及各界迎请佛指舍利瞻礼大会”筹委会一行16人抵京,29日上午,代表团拜会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会长一诚法师、副会长圣辉法师等的热情接待。代表团此次来访,旨在与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磋商确定,于今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相似文献   
10.
不二法门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8,(3):103-105
如果把《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阿难、摩登伽及文殊菩萨,只是在序幕中出现的配角。如果把《维摩诘经》拍成一部电影,释迦佛则甘愿作配角,让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男一号”与“男二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