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琳则是当时名僧,乃有“黑衣宰相”之称。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的交游以及与刘义真、颜延之的聚合,除了基于政治目的之驱动,还缘于性格相近,趣味相投等因素,而在顿、渐悟之争中,他们问难与答辩,尖锐精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研究》2012,(1):65-66
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于2012年4月2日零点36分安详示寂。天地含悲,祗树凋落!  相似文献   
3.
释道璨曾入理学之门,转入释门之后,道璨仍以儒家伦理道德为自己的“知行大要”,立身行事,讲求风操节概,崇尚“硬脊梁”。道璨与具有同样品格的士大夫的密切來往与相互推许,成就了他在禅林中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有元一代,由于蒙元王室的大力提倡与崇尚,佛教盛行,正是在佛教兴盛的氛围之中,刘基得以与丛林高僧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有同乡之交、诗文之交、书画之交,还有因平定战事而结交.尽管刘基与众多方外高僧有契交,但止于赋诗唱酬、游山玩水而已,这就是典型的传统儒家的“以文会友”.令人吊诡的是,刘基始终不通佛理,也不能对佛教进行同情的理解.所以,只能站在儒家狭隘的道统立场之上,毫无章法地批评、排斥佛教.  相似文献   
5.
侯冲 《宗教学研究》2013,(3):104-109
在介绍佛教斋供仪式文本《佛门请经科》及其学术史的基础上,比较了《佛门请经科》与《西游记》的内容,指出《佛门请经科》早于《西游记》,影响了《西游记》的成书,是《西游记》研究的新资料之一;《佛门请经科》及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在佛教斋供仪式上的原因,是出于斋供仪式文本神圣性和权威性的维护与解释的需要。将《西游记》研究放在斋供仪式的背景下展开,可以开辟《西游记》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研究陶弘景与竟陵八友的关系,通过分析陶弘景与沈约的诗文酬唱,讨论沈约的宗教信仰及其与陶弘景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杨亿为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人物,又为宋初最有名之佛教居士与外护,故研究宋初文学与佛教关系,杨亿实乃一中枢人物。本文论述了杨亿崇信佛教的原因,并详细考察其与佛门人物之交游,以窥见杨亿与佛教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提要:清初佛门大盛,王渔洋’与蒋超、梁熙等人为代表的居士禅与之相表里。渔洋参禅礼佛,交游剖石、继起、见月、拙庵、大汕诸佛门龙象,昌言以禅补儒,禅悦性灵,批评明末以来辟佛风气;提倡佛门无诤,欲平息济洞聚讼,还佛门清净地;重戒律修行,不满僧人修行不密,风气日颓;以禅喻诗,释语入诗,重活句以得禅髓,开拓诗境。渔洋不以学问见长,然通达禅理要不可诬,其事足增踵佛门,“神韵”说也深受禅宗影响。通过考察渔洋佛门交游与禅宗思想,大抵可厘清学界争讼已久的渔洋是否通禅理、“神韵”说是否与禅宗关联密切一段公案。 李圣华,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研究》2012,(1):F0003-F0004
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于2012年4月2日零点36分安详示寂。天地含悲,祗树凋落!  相似文献   
10.
未涉而立之年的于建华,于1991年5月8日礼谒早年在闽亲近过弘一大师,现任菲律宾信愿寺方丈的瑞今上人,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瑞老赐法名智凯。建华自皈依佛门后,便发愿用书法和篆刻来宏扬佛法,并刻了方“以笔墨作佛事”图章以示愿心。智凯居士力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断除贪、嗔、痴三毒的种种惑业,去寻找本自清净的自性。在现实生活中,他无缘消受歌场舞厅、卡拉OK,反而换来六根清净之趣;无缘消受宾馆酒楼、山珍海味,由此反获质朴清健之乐……闲暇时,智凯居士勤敏礼佛参禅,焚香诵经,挥毫治印,反倒觉得“日日是好日”,可谓“春暖花开夏鹃啼,秋月玲珑冬雪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