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祖言语     
《法音》2006,(7):1-1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祗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相似文献   
2.
传印 《法音》2010,(4):32-32
《净土决疑论》科判 为释此论,谨遵通例,试为科判,略为提要。但为阐述方便,未及周全允当,达者详之。  相似文献   
3.
佛祖言语     
《法音》2008,(4):1-1
问曰:人能以力胜人、并国、杀怨,或畋猎皮肉,所济处大;令不杀生,得何等利?答曰:得无所畏,安乐无怖。我以无害于彼,故彼亦无害于我,以是故无怖无畏。好杀之人,虽复位极人王,亦不自安;如持戒之人,单行独游,无所畏难。复次,好杀之人,有命之属皆不喜见;若不好杀,一切众生皆乐依附。复次,持戒之人命欲终时,其心安乐,无疑无悔,若生天上,若在人中,常得长寿,是为得道因缘,乃至得佛,住寿无量。复次,杀生之人,今世后世受种种身心苦痛;不杀之人,无此众难,是为大利。复次,行者思惟:我自惜命爱身,彼亦如是,与我何异?以是之故,不应杀生。复次,若人杀生者,为善人所诃、怨家所嫉,负他命故,常有怖畏,为彼所憎,死时心悔,当堕地狱,若畜生中,若出为人,常当短命。复次,假令后世无罪,不为善人所诃、怨家所嫉,尚不应故夺他命。何以故?善相之人所不应行,何况两世有罪、弊恶果报!复次,杀为罪  相似文献   
4.
佛祖与路人     
佛祖云游四方,一路人忽拜倒佛祖膝下,请求佛祖剃度,皈依佛门。  相似文献   
5.
佛祖言语     
《法音》2006,(3):1-1
善男子!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我若欲见□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2016,(6):120-121
高老师:在了义经中,佛祖把世界的存在比喻为蜡烛灯的幻影。例如,你现在看着这支蜡烛,假设你的眼睛生病了,或者你现在捏一下眼睛,就会在蜡烛旁边看到一个烛影——佛经中表达为捏目成华。我们都知道,这个灯影是幻象。这个影子是依赖于你的病眼或者捏目而存在的。另外一个人眼睛没有毛病,就看不到这个灯的幻影。  相似文献   
7.
佛祖言语     
《法音》2006,(8):1-1
佛智谓水庵曰:住持之体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义、四礼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义、礼法乃教之末也。无本不能立,无末不能成。先圣见学者不能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学者必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相似文献   
8.
佛祖言语     
《法音》2006,(11):1-1
云何持戒能生戒?因五戒得沙弥戒,因沙弥戒得律仪戒,因律仪戒得禅定戒,因禅定戒得无漏戒,是为戒生戒。  相似文献   
9.
谭峭,字景升,号紫霄,泉州人,南唐国子司业谭洙之子,具体生卒年代不详,五代后周时期尚见其活动之迹。谭峭无意仕途,学得道教辟谷养气之术,隐入山林,常以酒为乐,以云游传道为业,恣意行事,终其一生。其事迹最早略见载于欧阳修《新五代史》中。①后有宋人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为其立传。据《佛祖统纪》卷四二所记载:“显德四年957年),隐士谭景升居终南山,与陈抟相师友。著《化书》百十篇,穷括化原。”谭峭所著《化书》是五代时期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探索自然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的同时把道家的寡欲无为和儒家的仁政德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佛祖言语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离车:"汝等可止啼泣之情,谛听如来最后所说。"诸离车言:"善哉!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