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剑英 《法音》2007,(5):43-43
因明是一门古老而艰深的学问,它是佛家吸取“外道”的论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逻辑系统,尤其是印度中古逻辑之父陈那所缔造的新因明,更是后来居上,独领风骚。唐三藏法师玄奘取经东归,传译了新因明,开汉传因明之滥觞。其时奘门弟子研习因明蔚为风气,诸大德更竞造文疏,盛于一时。然而好景不长,因明即随着慈恩宗的衰落而式微,犹如“山僧独在山  相似文献   
2.
地理条件、种族生存竞争及文化发展的差异造就了东方人与西方人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不同思维操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现实生活中,人在遭受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或过于兴奋以致失眠时,中国文化的形象思维比西方文化的逻辑思维更能有效地解决上述心理问题。其中,道家"天人合一"、佛家"调心入空"、儒家"修心养性、忘道合一...  相似文献   
3.
佛浴液     
《五台山研究》2000,(1):47-47
佛浴液是本所科研人员多年潜心研究、佛浴液,佛家沐浴疗身之珍品,洗发、效齐备。开发的科研成果之一。洗面、沐浴合一,消毒、杀菌、疗身、健体功效齐备。  相似文献   
4.
相较道家思想而言,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对于艺术创作及批评的影响不占主流。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对于古代书画批评之浸渗仍然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古代书画批评之批评思想、思维逻辑、术语范畴、语言方式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庄子》等道家(教)文化典籍中“清净无为”的人生哲理及“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是古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的追求并与传统伦理不断融合,使得中国佛教善恶观及劝善理论特别丰富。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其社会功能也就趋向劝善化俗之道,即以通俗的教化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和谐精神施于人和自然,就是天人合一,表现为宇宙秩序的和谐;用于社会,就是仁民爱物、内圣外王,表现为社会秩序的和谐;用于个体的修身养性,就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表现为自我身心的和谐;用于国族之间,就是协和万邦,讲信修睦,表现为国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悟与不悟     
悟与不悟,其实是件很微妙的事情。悟,可以是如佛家所言的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就此做到真正的从容淡定、飘逸洒脱;亦可以依然活得酸甜苦辣皆备,十分烟火,乃至疲惫,但自己也并不觉得不好,只是在默默经受一切,所呈现出来的姿态,虽有一种老牛拉犁的竭力负重感,但到底是在岁月的砥砺中一点点向前。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幽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儒家文化对幽默持模棱两可态度,一方面贬低幽默,认为幽默使人随意而不重视人伦,另一方面又认为幽默能够使人变得仁爱.佛家文化对幽默持积极态度,认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参悟.而道家是一个非常强调幽默的哲学流派,无论是其核心思想还是表达方式都无不体现着幽默的光芒.从学术角度梳理这三种文化对幽默的态度,可以促进幽默,使得幽默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目标管理的视角看,自我管理就是个体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观念、情绪、行为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等主流哲学中蕴含了丰富的自我管理思想;尽管它们在目标选择、自我认知、情绪调节、行为引导与控制等自我管理主题上有不同的宗旨和策略,但都对当代中国人的自我管理活动有所启发。未来在持续挖掘这类传统自我管理思想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以此为基础寻求改善自我管理效能的具体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境界     
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山顶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遐迩闻名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洒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识见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