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国以来,五台山佛教及其音乐趋于式微.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它又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得到较大发展。现在五台山还保存着“青”、“黄”两庙词曲271首,其中不乏唐宋以来遗留下的词曲,故曰:它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珍贵的“世界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2.
奉音 《法音》2009,(7):56-56
本刊讯6月11日上午9时许,日本临济宗妙心寺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长老一行到北京灵光寺进行参访。该寺方丈常藏法师带领四众弟子在庄严佛乐声中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五台山成了汉地最著名的“汉藏佛教圣地”,遂形成了汉藏佛教音乐并存的格局。由于璧峰禅师创作“华严佛事”、“四十二奏”,蘟宏法师作《水陆仪轨》、《瑜伽焰口施食坛仪》等,故使五台山“佛事音乐”臻于完善、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佛乐是佛教传播中的生动内容,但佛教发明地印度的佛乐并未随佛教传入中国,即所谓"金言有译,梵响无授。"因而,中国佛乐也就特别能体现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些特点。其中,佛教政策及信仰倾向与佛乐的相互关系,便是比较有探讨意义的一个方面。而明初佛教政策及流行佛乐都是比较有典型特点的事例。本文即梳理了明初佛乐创作及其与佛教政策和时代信仰倾向的背景关系,并对明初相关礼乐的认识及佛乐的时代性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佛乐在中国的传播佛乐又称梵乐或梵呗,不独是佛教赞颂佛菩萨和弘扬教法的一种独具宗教特色的声乐,也是佛事活动中必不可缺的内容,广泛地存在和运用于佛典仪轨之中。梁朝慧皎法师所著《高僧传》曾考证言: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见佛之仪,以歌赞为贵。佛乐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白马驮  相似文献   
6.
黄檗宗是日本佛教禅宗三大派别之一,由明清之际从福建东渡的临济宗高僧隐元隆琦创立。在日本众多佛教宗派中,此宗以浓郁的明清大陆佛教风格而独显特色。尤其是被称为黄檗声明之该宗的仪式音乐,从形式到内容至今保留大量明清佛乐遗存。本文以实地考察和文献为依据,着力分析黄檗声明遗存明清佛乐的现象,并尝试从离散(Diaspora)的视角阐释永远的乡音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要因。  相似文献   
7.
恒章 《佛教文化》1995,(4):32-33
在中国,刘炽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祖国颂歌”、“英雄赞歌”、“翻身道情”、“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新疆好”……在几代人中间传唱,无数人都能从他那上千首动人的歌曲中找出几段唱起来。然而,知道刘炽是一位15岁参加红军的老资格革命者的人不多,更少有人了解他六十多年从艺生涯,其源头之水中富含民族文化养份,并与佛乐梵呗结缘甚深。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殊像寺佛教音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与保护情况能够充分反映出整个五台山佛乐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其进行考察,我们也能了解到当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9.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祥地之一。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延续,五台山佛乐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系统,被人们誉为"中国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佛乐也久负盛名。早在唐代,五台山佛乐就已经有统一、专用的曲调和一整套的唱、念、诵、吟程式,而且极具规模;在宋代,五台山佛乐得到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