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9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62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教育体系缺乏正式的评价机构和体系,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自发落到升学考试上,过程性评价很多也被考试替代,考试形式仍停留在纸质测验阶段。未经过合理论证的分数仍是划分学生等级的主要依据,分数仍是全社会的紧张源。  相似文献   
2.
方平 《学海》2007,(2):107-113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报刊特重“主观”之“言论”,遂由“代言”而逐渐转向“灌输”,甚至直接“制造舆论”。因此,尽管报人与报刊仍以代表“公意”、“公益”而自期,但主观之“言论”究竟在多大程度表达了“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于“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贡献,不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  相似文献   
4.
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论是人生学说的根基,对于儒家来说,它还充当着本体依据的作用。但是,在儒学从孔子到思孟的发展中,其形成理路一直不甚明了。本文从郭店楚简中专门论性的《性自命出》出发,详细分辨其论性角度,并以比较的方式,上勾下连,从而揭示了其在《论》《易》与《庸》《孟》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整个这一过程,也就表现为从普遍性原则出发,一步步指向超越性,最后以孟子超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完成了儒家性善论的奠基。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存在差异,这可以支持分析语句或分析命题存在这一论点。为达到这个理论目的所采用的论证策略是这样的:第一步,根据所定义的主观翻译原则与客观翻译原则,考虑各种不同的实义词,从日常对象到人工物语词,到像单身汉这样的语词,含有所有这些语词的语句都有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然后,考虑按通常的标准被认为是综合的或分析的语句,发现仅仅从分析语句还不能构造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第二步,论证在分析与综合区分不存在与不同语句产生信念之谜之可能性上的本质差异不存在之间有一种类似蕴涵的关系。因为已经证明分析语句与综合语句在产生信念之谜的可能性上有实质差异,故可以推出分析性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比较哲学研究已超越了平行式的传统对比方法,开始自觉走向一种所谓建设性交锋与交融策略。(Mou,pp.337-364)这种比较哲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反思性批判或自我批判而相互学习,从而在所共同关切的重要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本文首先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8.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宋明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2 0世纪学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被其吸取西学以重建中学的现代性“前见”主导着。本文通过对于陈寅恪儒佛关系论的分析 ,揭示了这一点。接着 ,本文探讨了宋明时代儒家出入佛老的真正意图 ,并以此为起点 ,探讨了儒学在“佛老”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开展自身的方式。最后 ,通过贺麟中西文化观的解读 ,对于儒学在现代的开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漆艺与其他艺术学科门类相比较,它最具有生活性,是用的艺术,而不是看的艺术。一旦漆艺失去生活的、民用的与通用的工艺特点,它的命运只能是进入博物馆而变成墙上的艺术。漆艺作为造物工艺,它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艺术性,与美学有着家族相似性。在当下,漆艺就是生活的美学,美学的生活关乎漆工艺。笔者就此略论现代漆艺与美学的生活性与当下性,以期为当代漆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