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鸟模人样     
凤凰:理想主义者,谁也没见过九天翱翔五彩缤纷的靓影,但江湖上始终有这种大鸟的美丽传说。总在人的脑海里翩翩起舞动感无限,成为追梦族挡不住的一道诱惑。乌鸦:个人主义者,不管盘旋在半空中,还是蹲在树枝上,自顾自地叫唤起来没完没了——我的声音我做主。尖喙激扬而出的滔滔口水,无天籁之悦耳,多噪音添心堵。燕子:自然主义者,生在寻常百姓家,但翅膀硬了以后,就成了漂一族,南漂北漂来回漂,选择过一种飞来飞去的生活。哪怕拥有了安居的鸟巢,也决不恋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记忆的角度阐述畲族盘瓠传说与其生计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盘瓠传说对畲族生计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山女神陈靖姑,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仓山区志》有载:陈靖姑于唐天佑元年(904)正月十五日生于藤山下渡,父陈昌,夫刘杞,堂兄陈守元,南台闾山学法,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卒,享年24岁。陈靖姑一生“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救产护胎”,尤其是祈雨,除妖,拯救万民,做了许多好事;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乃至于被神化,群众为她建庙纪念。当时福建、江西、浙江和台湾等地香客纷至,朝谒无虚日。按返榕探亲的台胞说,目前仅台湾岛内就有一百多座宫庙供奉陈靖姑。据说在台湾有两大民间信仰,海上渔民信奉“…  相似文献   
4.
慧远与“莲社”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贤’’结“白莲社,,之事,考之史实,大半是虚构。其中,属于儒的六人,虽然确有其人,并和慧远有关系,但从现存资料看,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属于僧的十二人中,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元元年(402)的这次结社活动;慧持、道生虽与慧远有交往,但此时也未在庐山;其余七僧,有的与庐山有因缘,有的资料缺为。因此说,这十位僧人不过是后人撮合的“庐山诸道人,,的缩影。总之,慧远等“十余贤”结社之事,不是史实而是传说,但传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往往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面和制造这些传说人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席卷泰国南部之时,南素林岛上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因为相信在渔民中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迅速逃到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6.
累了,就给心灵放个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把对大自然的热望装进行囊,呼朋引伴,一路高歌,到山间寻觅古老的传说,到海边驰骋自由的幻想,到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挑战激情,到荒无人烟的静谧中思索人生。  相似文献   
7.
阎江 《宗教学研究》2007,4(1):159-164
黄大仙民间俗信近世以来在粤港的兴盛离不开地方性社会传说的融入与互动,有着较为独立起源与流变系统的罗浮山黄野人传说是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中介。通过文人笔记、诗文吟咏、地方志载与田野研究,可以看到道教改造、民众臆想及附会创造对野人传说演进的作用,并使得罗浮野人地方性传说成为今天中国黄大仙信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1.音乐总能改善你的情绪?不是。 音乐可以改善你的情绪,但这要取决于你听什么音乐。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志愿者听莫扎特的音乐时,他们的情绪好转了,听某些器乐曲时候,情绪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听反映大屠杀的电影《辛德勒名单》的音乐时候,情绪则明显变得糟糕。  相似文献   
9.
徐文明 《法音》2002,(2):25-27
禅宗西土传承一向得不到学界的承认,与之相关的《付法藏因缘传》也被视为伪书,其所提出马鸣传毗罗、毗罗传龙树世系当然属于杜撰。吕贗先生以为《付法藏因缘传》夸大了马鸣与龙树的关系,虽然他也指出北印本来就有“四日并出”的传说,将马鸣、童受、龙树、提婆作为同时代人,但又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可靠的根据。“四日并出”是否只是传说,还须考察之后再下结论。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詙盘●国条之二“童受伽蓝”:(童受)尊者稰叉始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离俗尘,游心典籍,栖神玄旨,日诵三万二千言,兼书三万二千字,故能学…  相似文献   
10.
一、音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 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要求人类锻炼出"音乐的耳朵"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一切的声响都触动着早期人类那根敏感的听觉神经,悦耳的声音带给人类以精神上极大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动物对于再美妙的乐音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马克思会说"音乐的耳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人性的感官各种感官的人性都凭相应的对象凭人化的自然才能形成.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