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福音     
传播福音就是福传,与传教有着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回归神恩     
修会神恩,是修会会祖在“具体环境”中与主相遇、合作的果实。由于“具体环境”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神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达。同样,我们修会自始创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会和时代的需要呼唤着修会的回应,因此,神恩从开创到今天,几经变革,从表面上看,今昔不同,但其主旨——传教救灵,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3.
谦逊     
顾学礼  姚景星 《中国天主教》2008,(3):26-26,27-29
一、在耶稣旗帜下学习谦逊 二、遗忘的谦逊 a)在耶稣方面 b)在圣人方面 三、实践谦逊 a)在我们的内修生活上 b)在我们的传教工作上 四、行为的谦逊 a)在耶稣身上 b)在圣方济各身上 c)在我们身上 五、遗弃的谦逊 a)在耶稣身上 b)在我们身上 六、结论耶稣在世界上,世界却不认识他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各教区主教、教区长: 为能深化教会所有成员对圣体圣事的认识,增进对"圣体圣事是教会生活和传教事业的源泉与颠峰"的理解;激发和巩固所有基督徒对圣体的敬礼和热爱,圣教会决定自2004年10月10日至2005年10月29日,为普世教会的"圣体圣事年"。 当今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说:"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若6:51)是唯一能够满足各个时代和世界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领洗者的认真基督使徒生活(Serious Christuan discipleship)中,服从是另一个福音命令。教区司锋有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出这种福音命令,本章将要着重讨论这一点。我的中心观点是,教区司铎听命与团体和传教(mission)有着根本的联系,如果去除这些基本的关系,那么教区司铎的服从就会涉及到严重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学范围扩展至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俄人所办学堂大多规模偏小,存在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也少有建树。  相似文献   
7.
圣保禄宗徒,是十二宗徒中唯一能够与圣伯多禄宗徒相提并论的最伟大的外邦入的宗徒。他原先是犹太教信徒,曾经参与对基督徒的迫害,但主耶稣却拣选了他,通过阿纳尼雅之手使之双目复明。此后,他痛改前非,皈依天主教,全身心投入福传工作,先后三次长途跋涉,历尽干辛万苦,辗转于小亚细亚和欧洲一带传扬福音。公元67年,他在罗马为主致命。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处于一种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文化、政治环境中,加之教会自身条件的不足,他们被迫通过著书立说来消除中国人加之于他们的蛮夷丑号、规避政府禁令、弥补人手之缺以及跨越语言障碍。与此同时,教会人士认识到书籍在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时就势,把书籍作为了归化中国人的手段。此外,传教士的"西儒"身份也让他们走上了笔耕之路。  相似文献   
9.
1995年3月20日,一朵不祥的黑云从日本上空迸飞而起: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的骤发,震撼了日本列岛,也震惊了世界。两天后,警方突然对新宗教集团奥姆真理教展开了全国性的强制大搜查。于是奥姆真理教被作为事件的嫌疑犯而被披露于世。可以说世界正笼罩在“奥姆恐怖”的气氛之中。这无疑又将使人们关注起海外的新宗教集团问题。本文拟以奥姆真理教为主要例证,来谈谈海外新宗教集团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般特征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主教》2008,(1):38-40
可敬的北平教区宗座代牧林懋德主教(Mons.Jarlin)去世,使我回忆起北堂,即北平天主教的传教中心。我在宁静的木雨黎,写下了以下几点思想,不是为对北平的遣使会士作一些无谓的批评,而是为把一些事实的内容公开说明,这对于传教这个重大问题是有裨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