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伍连德(1879年~1960年),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1908年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1910年末东北爆发鼠疫,他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经过科学考察与实验对旱獭进行研究,他确定了鼠疫菌宿主动物和肺鼠疫传播方式,并创立"肺鼠疫"学说.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  相似文献   
2.
黄丁 《现代哲学》2021,(1):150-15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始终在民族主义与现代性的张力中寻求平衡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其现代性转型亦如是。鉴于此,本文将伍连德有关中医的论述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大历史处境中进行考察,即在阐释伍连德对中医现代性转型探索的内容——中医发展的症结、中医如何契合科学以及中医如何完成进化,并将其主张与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伍连德该探索背后的心灵世界——民族主义保国与现代化强国的混合心理。  相似文献   
3.
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让伍连德博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接近诺贝尔奖的华人.但是,不得不面对他最终落选的遗憾.从科学创造过程中的科学发现、科学精神与科学环境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伍连德博士落选的可能原因,同时时代变迁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1910年东北鼠疫大流行防控中,伍连德因为在肺鼠疫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土拨鼠在肺鼠疫传染中的作用,获得193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提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走近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伍连德与诺贝尔医学奖擦肩而过,有被提名项目自身学术影响的因素,也有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吉民、伍连德撰写英文版<中国医史>的起因与美国医史学家嘉里逊的<医学史>一书有关.伍连德的信可能使嘉里逊对中国医学的看法有了改变.<中国医史>有未正式公开出版的中文译本,其翻译初衷是为了批判所用.  相似文献   
6.
从档案资料中发现,伍连德在东三省防疫总处工作期间,对我国出入境动物检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黑河道立兽疫检验所和满洲里、海拉尔獭皮消毒检验所得以建立,使得黑龙江省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政府掌管的出入境动物检验机构,并且将旱獭的捕猎和贸易引入了科学规范的监管道路.通过对一手资料的挖掘和梳理,论述了伍连德先生在中国出入境动物检疫机构和制度的建立以及人才引进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对伍连德先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1为何要用英文写作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旧藏英文版<中国医史>系伍连德与王吉民两医师合作完成,自1910年起酝酿,到1932年成书经历20年之久.我馆自1932年起收存借阅,盛时复本量达10册(北医民国间<教务笔记>(手抄本):该书所存之半为中华医学会赠予,时间1932-1938.),至2003年仅存3部(2部存馆,另转存该校医史学研究中心).该书1932年出版第一版,1936年再出修改和补充过的第二版.北医现存3部中,第一版仅存一部;该版除部分内容和图片磨脱损落,但幸能完璧保存,全书700余页无一页缺失.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原为中央医院,建立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原为中央医院,建立于1918年,位于北京市阜内大街,是我国第一所自己创建的综合医院,首任院长由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著名热带病学专家伍连德博士担任。1945年更名为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