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看上去有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被截肢,拄着拐杖,只凭一条腿站在那里叫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走过去买他一报纸。起初几天一手交钱,一手交报,很平常。  相似文献   
2.
1983年蔡〈可集合和不相容问题〉一的发表,揭开了数学发展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对教学问题——不相容问题进行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开始,也标志着对数学本身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以往数学建立概念、定理(公理)和推理是在形式逻辑上处理问题,而随着数学的进展,在实际中,有的概念外延不仅分明而且是可“变”(可拓的),这一点在初等数论中充分体现出来,许多数学不可能问题实质上就是不相容问题,象三角问题,勾股定理及费尔问题等。我们引进可拓学的概念,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来处理,研究这些问题,却是容易得多。明白得多。有感于此本特举几个典型例子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也许我们正年轻,是脱离单纯的年龄;也许我们谒望成熟,竞在默默地抹去那单纯。 单纯决不是幼稚的同义语。幼稚是重气未脱的胎迹,单纯是童年留下的一笔财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以“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个体责任的具体转化过程,个体道德责任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和根据,通过个体对道德责任的恪守,使得社会的统一价值要求逐步实现和落实,这样就形成社会价值向个体责任转换并最后复归于社会价值的具体-抽象一具体的辩证链环.社会统一的价值要求就是这样通过个体道德责任一步一步地向社会生活落实,形成一个由社会的人伦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台江县近日出台并从3月起施行《苗汉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八敬法"的中国女性伦理遭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佛教的入住中国,"八敬法"在具体宗教实践中必然遭遇于中国女性伦理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遭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八敬法"与比丘尼的前身遭遇、"八敬法"与"男女有别"伦理的遭遇、"八敬法"与比丘尼独立意识与实践的遭遇.而上述遭遇发生改变的表征及其实质,均不得不受制于封建专制统治在世俗内外的双重至尊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