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百年来,孔子被尊为圣人,孔子的著作《论语》被当作中国人的圣经,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道统成为中国封建主义的金科玉律。改写中国近代史的“五四”运动却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孔”运动。十几年之后,当我们大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时侯,才发现孔子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在世界公认改变了人类历史的100位名人中,孔子如同马克思、毛泽东一样名列其中,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儒家文化造就了东亚“四小龙”的崛起,看来很有必要重新并客观地认识孔子。  相似文献   
2.
关于养德与养生的关系,我国古人的智慧值得借鉴。只重养生而轻养德,养生是难以如愿的。人的健康与德操大有关联,两干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老子提出三宝论,与孔子仁者寿之说如出一辙。《论语》中提到一件事,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子曰:"君子不忧  相似文献   
3.
心灵返朴与生命归真——《道德经》养生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养生术滥觞于《道德经》,其养生思想和方法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古及今注疏《道德经》者对其养生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  相似文献   
4.
从1985年我在北大中文系进修文艺理论和美学,第一次拜望季羡林先生到2002年2月,最后一次见先生,期间17年中,我几乎每年都讨扰过先生。有时是专程请安,有时是替别人办事,有时带朋友探望,有时是先生有事找我。每次去北大看望先生,老人家总是和蔼招待,有时聊的长,有时聊的短。先生正襟危坐,有问必答,聊到高兴时,他泯然一笑,对于每一个提出的问题,他的解答也是一板一眼,简明扼要,给我的感觉是,和蔼长辈,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5.
尚善     
给尔虞我诈一点善心,世界就多了一份以诚相待。 给以邻为壑一点善待,生活就多了一份相扶相助。 上善至美,上善是宽厚心田上长出的树,是仁爱之树上开出的花。厚德载物,物中有你,物中有我,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仁者爱人,智者尚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孔子所倡导的君子“三达德”即“仁”“知”“勇”角度来看蔡元培的伟大人格,那么就可以说,蔡元培就是一位“立人”“达人”之仁者,一位高瞻远瞩之知者,一位无所畏惧之勇者.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风范是学生追慕的目标,那么大学校长的人格风范就是全校师生追慕的目标,甚至是整个社会大众追慕的目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蔡元培的君子人格就是北京大学精神的象征,也是整个中国大学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王楷 《孔子研究》2012,(5):22-31
"仁"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在"仁者爱人"的层面,儒家仁道的基本精神在于要求行动者为他人而抑制自我、奉献自我。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为他"向度的单纯强调之上,则儒家的仁道就可能沦为一种对行动者自身缺乏积极价值关怀的片面的自我否定。因而,在"为他"的深处还要体认到"为己",而这一语境之下的"为己"是在"成己"的意义上而言的,其实质内容在于行动者道德生命在深刻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就是儒家"仁者自爱"观念的基本内涵。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只有在仁者自爱的基础之上,仁者爱人方始成之为一种真正出于行动者自律的道德实践。由自律而行为,"爱人"也就具有了"为己"的性质,而不再是单向度的"为人",从而扬弃了道德规范的外在性与异己性,而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仁者安仁"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不知礼与如其仁: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不过,对于管仲的评价争议颇多。在这些争议中,多涉及儒家的关键议题,因此,也必然成为孔门师徒经常讨论的问题。《论语》有关管仲的讨论主要在《八佾》和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同济医学院创始人裘法祖被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这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在裘教授迎来九十华诞暨从医65周年之际送给他的一份精美礼物。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医学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也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裘教授从医60多年来,不仅以其精湛的医术点燃了无数人的生命之灯而享誉海内外,他的高尚医德同样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而成为世之楷模。  相似文献   
10.
仁义之间     
陈少明 《哲学研究》2012,(11):32-40,128
<正>仁义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但"仁义"不只是仁与义的相加,而是观念史上一个更新换代的新版本。独立论仁,荣誉当归孔子;但"仁义"连体,贡献则推孟子。朱熹引二程的话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朱熹,1984年,第199页)不是孔子没讲过"义",而是《论语》中"义"不仅单独使用,且意思相对单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或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宪问》),又"见得思义"(《子张》)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