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趣话官联     
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廉政爱民之官,常撰警联以自励自律。这些警联,至今仍不失其教益。  相似文献   
2.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以“仁”为基础,以“利民”为价值导向,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理想目标。为此,他要求治国者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选贤任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坚持和发扬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华真经》云:"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然而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有形事物,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程度不同,总会有不和谐之时。在自然界,若阴阳不和,运度失衡,则会狂风时作,暴雨频仍,或旱涝不均,或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4.
据传媒披露,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广东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了一项决定:取消车牌尾号中的“4”字。据说这是为了“顺从”人民群众祈愿行车安全之“意”的一项“利民”、“爱民”措施,是顺应广大市民无“4”要“8”的传统心理。《三晋都市报》也有篇报道说,太原小型机动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忻州市若瑟爱民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会员70余人,两年来,该中心秉承“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心系贫困、情注慈善,在服务中心负责人侯应荣神父的倡导和带领下,先后在忻州市所辖的宁武、岢岚、神池、忻府区等地多次捐助孤老病残、贫困学生。2006年8月30日,忻州市若瑟爱民服务中心侯神父一行五人,带着全体会员的一片爱心和重托,赴山西省宁武县怀道乡中学举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扶贫助教献爱心”活动。上午11点,侯神父一行在100多名学生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步入教室,同时出席此次爱心捐助仪式的还有怀道乡政府阎卓…  相似文献   
6.
旧题归有光撰<易经渊旨>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中最核心的易学思想、政治思想颇为一致.<易经渊旨>认为易图非作<易>之本、对<说卦>的解释不必拘泥于卦位、邵雍易学晦涩难懂,这些观点正是归有光易图论的主要理论环节;<易经渊旨>的仁政观重视上下有亲、反对以势临民,与<震川先生集>之最重要的政治观念相呼应.<易经渊旨>是<周易>文本与归有光思想的精密结合.<石镜山房周易说统>等材料也为<易经渊旨>乃归氏真作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孟子继承发挥孔子仁学德治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经剔除其封建糟粕,具超时代超阶级的积极意义.孟子仁政说中保民而王、亲亲仁民、与民同乐及制民之产以安民富民的思想,其积极意义、历史贡献须充分肯定,它对我们今天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现实意义,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8.
王成  裴植 《管子学刊》2007,(3):14-18
忠,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忠"思想发展史上,《管子》的贡献就在于对前人"忠"思想做了批判总结,并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出发点,对"忠"做了新的界定,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思想在这里开始出现围绕"君"之事进行定向思考的倾向,从而为未来"忠=忠君"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试论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政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在治道观上并不完全相同 ,而是同中有异。孟子在继承孔子正己以正人的德政原则的基础上 ,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原则的理论根据———性善论 ,而且以实行有利于民众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仁政为治国的第一要务 ,将治道的重心从孔子的“正己”转移到“安人” ,更加鲜明地凸现了儒家治道的民本主义精神。深入探讨孟子仁政与孔子德政之异同 ,对全面正确地把握儒家治道必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管仲作为一名历史人物,通过"霸政"实现了社会改革,功不可没。但由于其人生前后的反差,不能不引起历史的争议。孔子从对中华民族发展贡献的视阈出发,充分肯定了管仲,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孟子是"王道"、"仁政"的推行者。因此,在其"王道"视阈下的管仲,评价不仅与孔子不同,并且又是相矛盾的。孟子追随孔子,共创儒家,但是具体到对"霸政"的管子评价,则又完全不同。孰是孰非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