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人文关怀是公益广告的灵魂,这是由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即人本性、公益性、非赢利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检验医学日趋呈现"人文缺失"的背景下,提出加强检验人员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重点阐明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检验科人性化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际认知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许多研究表明,在社会性发展上存在缺焰的儿童其情绪、行为和学业上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童年期的社会技能有着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后效。社会技能好的儿童自我感受好、在校表现好,且更可能成为适应良好的成人,而社会技能存在缺陷的儿童受到的积极强化很少,常出现学业困难或行为问题,且更可能陷于成年期适应不良。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求对社会技能缺陷儿童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4.
孙锡培  姚民权  阚保平 《天风》1995,(12):36-37
今年九月间,应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人才交流机构的邀请,由全国两会海外关系委员会组团,全国两会派出一个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代表团,访问了美国的福音派神学院和教会,归来的途中还访问了香港的七所神学院校。访问团成员来自于全国八所神学院,他们是浙江省两会的邓福村牧师、浙江神学院院长孙锡培牧师、四川神学院董事会董事长华长吉先生、安徽神学院副院长项建华牧师、福建神学院副院长林志华牧师、东北神学院副院长沈光玮牧师、山东神学院副教务长李洪玉牧师、华东神学院教师姚民权牧师、金陵神学院教师阚保平牧师。以下刊登三篇访问感想。  相似文献   
5.
这个男孩生性怯懦,屡遭同伴们的嘲弄和耻笑。男孩为此苦恼不已,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勇敢且受人尊重的人。  相似文献   
6.
浅谈健康体检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观念的更新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健康体检机构,健康体检服务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医疗服务项目之一,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预示着医疗服务业体检经济的到来。如何做好体检服务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健康体检管理者永远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药房工作是医院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剂师在落实医院人文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别就药剂师在门诊药房、中心药房以及患者用药后的随访工作三方面进行阐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强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药剂师不仅要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要为患者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对于特定群体(如初中生、男生),与越多具有积极品质的友伴交往,其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人际信任渗透在社会交互的各个方面, 是促进和维持合作的重要基石。以往研究者借助信任博弈范式, 主要探讨了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生物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的数据分析中, 深入挖掘人际信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将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 加深对信任行为背后脑机制的理解。目前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范式中的研究主要针对“信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模型方法, 结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以深入理解正常和异常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