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特曼在研究睡眠与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疆域的概念,认为心理疆域代表着人格的一个维度.本文全面介绍了哈氏关于睡眠与梦的研究成果及其心理疆域概念和理论,并对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Linehan创立。作为第三代行为治疗之一,该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及禅宗为哲学基础,通过增加患者的技能使用,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边缘人格障碍,自杀及自伤行为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心理障碍及群体。DBT的临床效果、改变机制及拓展应用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转变     
对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其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以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4.
化冰为水     
当今时代,面对经济、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急剧变化、变动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经受着种种冲击、压力,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着振荡、波动,导致心理疾患在人群中发生率大为增高。而对于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这必然导致青少年发病率日益增加。本文是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个学生的个案,通过分析其基本情况,成因,得出诊断结论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辩证行为疗法(DBT)是最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主要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有效治疗方法。就辩证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模式、治疗阶段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国外最近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边缘性人格组织是人格障碍的内在结构。克恩伯格主要从非特异性自我虚弱性、现实检验、原始防御机制、病理性的内在客体关系以及身份认同紊乱五个方面阐述了边缘性人格组织理论。该理论弥补了DSM-Ⅳ中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无理论化倾向的缺陷,并为深入理解人格障碍的心理病理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7.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格障碍.描述性精神病学、心理测验和精神分析的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是由若干个异质性的亚群体组成,不同的亚群在症状表现、病因、心理病理机制、对治疗干预的反应和预后等方面可能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将其进行亚型分类,而使同一个亚群中的个体差异小于不同亚群之间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格障碍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160名随机抽样的在校大学生施测DSQ和PDR问卷,研究人格障碍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人格障碍呈正相关,而成熟的防御机制与人格障碍无明显的相关:(2)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和退缩是与大学生的人格障碍相关最显着的四种防御机制;(3)在某些人格障碍类型上,男女生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转变     
对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其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以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10.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国外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将基础的人格理论和人格障碍研究相结合的工作,其中将五因素模型引入人格障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主要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将五因素模型应用于临床诊断和干预的可能性,最后讨论了未来人格障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