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他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边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的跋涉使得这位老人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他走起路来非常地艰难。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了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把他当成了流浪汉,于是在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二十五美分让他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麦尔宾·达玛递过来的二十五美分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学界通常将"Religious pluralism"一词译作"宗教多元论"或"宗教多元主义"。本文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该术语三重含义:"宗教多元性"、"宗教多元观"与"宗教多元论"。文章进一步提出判断某种理论是否属于宗教多元论的标准可概括为"以相对化为途径,祛除宗教自我中心主义,在新秩序内实现宗教平等"。由此揭示出当代宗教多元论的目标在于通过建构宗教共同体建立宗教平等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5.
凡事皆有度     
国外有谚“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认为“知足者常乐”是指安于现状、容易满足;但是,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尤其在获得财富自由的征途,人们发现过去许多安贫乐道的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太迂,失去积极进取的意义。“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好!好就好在它饱含哲理,它囊括了所谓修养之道,却没有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7.
我曾对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其具体的家教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帝爱你     
南希 《天风》2004,(8):23-23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失去真正的爱,喜乐与平安会催促我们将生活中的焦点始终对准基督。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必须制止任何人践踏、鄙视别人,并将耶稣基督的爱、自由、接纳与谅解带到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清空回收站     
对于别人的错误之处,我们都习惯在头脑“回收站”里留下案底,以便哪天这个人再度犯错的时候可拿来作“参考”、作“根据”,看是不是能够原谅,这是法治社会为人类制定的一套准则。原谅一个人的过错不难,因为原谅不需要“用力”,忘记一个人的过错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删除”很难彻底,即使是电脑,程序被删除后还是会有零星记录残留在硬盘某处,更何况是有情绪的人,当然更不容易将别人的错删除。不论你有多大方,不论你脾气有多好,不论你怎样说服自己不去计较,这个人的过错总会在最紧要的关头涌上心头,所有不愉快的过去会一幕一幕自动在你眼前…  相似文献   
10.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