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03,(9):4-7
今天可以说是我们神学思想建设进入新阶段的一天,虽然因我国广大老百姓信仰上互相尊重,其它方面团结一致的问题还是要谈,但是我们要转入到另一个命题,就是“圣经观”。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他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边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的跋涉使得这位老人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他走起路来非常地艰难。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了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把他当成了流浪汉,于是在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二十五美分让他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麦尔宾·达玛递过来的二十五美分的…  相似文献   
3.
冯超 《中国道教》2001,(3):61-61
伴随着新纪元钟声的敲响 ,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千山无量观就像那苍劲潇然千载傲霜的青松一样 ,在新的一年里 ,以更加挺拔的英姿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千山无量观自从德高望重的许信友大师羽化后 ,终于在收获的金秋时节迎来了新管委会领导班子的成立。以王崇道监院为核心的管委会五名成员平均年龄刚满三十岁 ,正当风华正茂时 ,他们信仰坚定 ,年轻有为。我们相信 ,在新管委会的领导下 ,千山无量观必将更加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明天必将是更加欣欣向荣。无量观道众爱国爱教 ,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 0 0 0年 1月份向地震受灾地区岫岩捐赠赈…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提出过一些有关内丹修炼的理论,但与他同时代的钟离权和吕洞宾却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内丹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杜光庭与钟吕内丹道的比较研究,以说明杜光庭对“性命双修”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说,为内丹心性学在唐末五代的迅速发展,并在宋代以后成为道教思想与实践的主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学界通常将"Religious pluralism"一词译作"宗教多元论"或"宗教多元主义"。本文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分析,揭示出该术语三重含义:"宗教多元性"、"宗教多元观"与"宗教多元论"。文章进一步提出判断某种理论是否属于宗教多元论的标准可概括为"以相对化为途径,祛除宗教自我中心主义,在新秩序内实现宗教平等"。由此揭示出当代宗教多元论的目标在于通过建构宗教共同体建立宗教平等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林泉高致集》是一部山水画理论的集成。它集中体现了郭熙的山水画创作观,其中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如饱游饫看,身即山川而取之以及三远等。郭熙的山水画创作方法一是主张集众家之长,反对专摹一家;二是要神闲气定,反复修改;三是提倡写生,注重取舍,讲究气韵。其创作心理一是心境要宽快、悦适;二是心态要注精、严格、恪勤;三是要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7.
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8.
凡事皆有度     
国外有谚“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认为“知足者常乐”是指安于现状、容易满足;但是,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尤其在获得财富自由的征途,人们发现过去许多安贫乐道的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太迂,失去积极进取的意义。“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好!好就好在它饱含哲理,它囊括了所谓修养之道,却没有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10.
也谈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关系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谢皙子《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11期刊登王兴中等同志的论文《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异同辨析》(以下简称《辨析》)。该文将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并列性对比,认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