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办、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汕头大学举行,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美好生活"。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人权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当代美好生活建构等议题。  相似文献   
2.
魏明勤  任丑 《哲学动态》2012,(1):104-105
目前,人权与伦理学的研讨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前沿话题。2010年4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办的首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北京召开。为继续推进人权与伦理问题的研究,2011年10月20-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  相似文献   
3.
刘志强 《现代哲学》2011,(2):111-116
尽管罗隆基认为其功用人权观既不是功利主义的延伸,也不是"天赋人权"的翻版,但它是现代中国对人权理论谱系的原创性贡献。功用人权观是西方诸多政治法律思想的汇总和反应,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理论。罗隆基功用人权观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为了建构人权理论,却没有顾及理论来源所针对的问题和语境,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短路,以及理论上的片面性与互相抵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室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人权与伦理学论坛"在重庆西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立足人权视角,就人权基础理论、人权与应用伦理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人权基础理论人权基础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人权的内涵、本质,以及基于伦理史的人权理论两个层面展开.其一,人权的内涵、本质.中国社科院甘绍平研究员主张,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他认为伦理学的出发点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即人的意志与行为的自主性和人的利益需求性.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5):96-102
拉兹是当代西方政治性人权观的代表人物。从权利的利益论出发,拉兹依据人权在国际实践中限制国家主权的功能,把人权看成是二战结束以来人们针对国家拥有的普遍权利。尽管拉兹的政治性人权观表征了当代西方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但他对人权的论证并没有能够充分阐明全球化时代的人权。为此,应对他的人权观进行修正,并把人权理解为每个人依据人的尊严而拥有的限制国家权力的普遍权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