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过去了.在春节的举家团圆欢庆中,你思考过它的社会意义吗?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和谐、整个道德教育都在这个节日体系里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2.
我很高兴见到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穆斯林》杂志的各位朋友。我认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宣传伊斯兰教,促进宗教与社会和谐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今世界,宗教被用作恐怖活动的借口,而像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这样富有责任感的宗教组织却致力于在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3.
以"和谐世界,同愿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将在香港举办。论坛在开幕式、分论坛和电视论坛等环节的设置别具匠心,将突出亮点,再一次打造一场佛教文化的视听盛宴。4月底的香港必将高僧云集,诸佛海会,同奏梵音,共沾法喜。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  相似文献   
5.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宋明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2 0世纪学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被其吸取西学以重建中学的现代性“前见”主导着。本文通过对于陈寅恪儒佛关系论的分析 ,揭示了这一点。接着 ,本文探讨了宋明时代儒家出入佛老的真正意图 ,并以此为起点 ,探讨了儒学在“佛老”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开展自身的方式。最后 ,通过贺麟中西文化观的解读 ,对于儒学在现代的开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和谐之美     
无事堂前,忽然热闹起来了。“执著”与“放下”,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辩。执著说:“我对,你错。”放下说:“我对,你错。”执著说:“你错。我,才是成就  相似文献   
8.
遇见真光     
主啊,你借助那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小时候,我生活在江苏北部的农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照明,一到晚上,田野和乡村一起融入漆黑的夜色里,没有月色光照的晚上,村里各家稀稀寥寥的几处灯火,便成了漆黑夜色里仅有的亮光。  相似文献   
9.
赶考的棉树     
汪亭 《思维与智慧》2011,(10):29-29
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