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评剧,我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京剧与评剧各具特色,成为戏曲领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记者,我习惯了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时,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前不久我采访一个英国籍的在读博士,本来在艺术学校当老师,名叫格法·普拉扎。他在伦敦搞三维动画,同班同学好多都在好莱坞挣大钱。这么一个人,无意中看了一场京剧演出,整个人就被京剧迷住了,书不教了,博士也不读了,抛家舍业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学京剧。什么压腿、踢腿、下腰、拿顶,受的那个罪,说出来人家都不信。人家问格法:"你那个条件干什么不行,非得来中国唱戏干吗?"格法很奇怪:"京剧美啊,你们的国粹嘛,所以我就来了。"这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宗教舞蹈,主要用作佛教寺院迎神祭祀等宗教活动,有驱邪除恶,启迪智慧的宗教功能。藏戏,则是藏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4.
苑波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26-126
板鼓在京剧乐队中通常以双箭击鼓或单箭挎板击鼓两种形式演奏,从京剧乐队中板鼓的职能范围来讲,即是乐队指挥者,又是首席领奏乐手,司鼓者击打板鼓发出“点子”的节奏音响来操纵、指挥乐队,这种指挥性的演奏是我国民族戏曲演奏的特长。  相似文献   
5.
田尘 《天风》1997,(3):36-36
提到讲台工作,我想到许多事。 台前与台后的关系,一个演员台上的演出是与台后的大量工作分不开的。比如戏剧演员的脸谱,是靠台后精心勾画,合理涂色,产生一个典型人物的脸谱,使观众一目了然,是个忠臣,还是奸臣;是正人君子,还是宵小之辈。一个魔术师的精湛表演,大饱观众眼福,但观众却不想那是假的。一个老师讲课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6.
小草     
三国时,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他的朋友徐厚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他的缺点。吕岱不仅没有责怪徐厚,反而更加尊重、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到哪儿去听自己的过失啊!"我们不得不钦佩吕岱不畏别人批评的态度,如小草般虚心接受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一代名将。梅兰芳在演出京剧《杀惜》时,突然听到有位老人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  相似文献   
7.
京剧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种戏曲,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京剧胜谱是京剧艺术魅力的直接表现,它的形成过程也像京剧一样,吸取了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特点,京剧脸谱是当今戏曲舞台上谱式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是中国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学思想,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传人物的性格、神情、心理、品德之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1950年秋,人称“东北伶王”的唐韵笙和梅兰芳等京剧大师应邀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演出期间,唐韵笙和梅兰芳同台演出《法门寺》,剧中由唐韵笙饰演赵廉,梅兰芳饰演宋巧姣,两人精彩的演出让津门观众大呼过瘾。  相似文献   
9.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著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美学原则。毫无疑问,其表演艺术是在民国时期渐渐走向成熟的。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新的"美",迎合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观。同时,他的表演艺术是在批评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他的舞台生涯早期是以演出传统戏为主,而后开始排演时装新戏以及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古装新戏。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革新——在王瑶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花衫行当。从民国建立(1912年)至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这段时期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辉煌的时期。除梅兰芳在当时所拍摄的戏曲电影,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影像资料之外,当时的报刊专著等文献资料,更能为我们还原出梅兰芳表演艺术发展的原貌,以此能对其进行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过后不思量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京剧《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唱的。我喜欢"过后不思量"这五个字,有种断然决绝的明白,实在铿锵。过后不思量,是当断则断。是一把新淬的弯刀横向满坡疯长的荒草,不犹疑,不拖泥带水。不是去去两迟疑,而是一马鞭子啪地甩到半空里,走了,追着前方的山川浮云和白日,不回头。至于身后的一桌残宴,不去想。但是,这样的明白与爽脆,用在小女子对待情感上,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我的一文友就做不到。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